“您现在欣赏到的是青釉荷叶形带盖瓷罐,该件瓷罐罐体通高31.5厘米,口径23.5厘米,最大腹围93厘米……”走进位于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的四川宋瓷博物馆,在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宋瓷神韵里,讲解员丁佩瑶正在向游客解读宋瓷文化精髓。
据了解,四川宋瓷博物馆讲解员团队成立于2003年,现有讲解员21名。20年来,他们为游客提供了近14万场次高质量的讲解服务,200余万游客通过讲解了解传统宋瓷文化的魅力。
“因人施讲”让博物馆“火”起来
五月的第一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四川宋瓷博物馆时,讲解员杨春艳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随着杨春艳的讲解,原本分散在一楼“东川巨邑”展厅各处的游客,都聚拢在了她的周围、跟随她移动,认真聆听遂宁本土的人文历史故事。“她的讲解语言流畅优美,还不时与我们互动,很有知识性与趣味性,下次还来。”现场游客评价道。
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旅名片,节假日是游客接待任务最多最重的时刻。从事讲解工作十余年来,杨春艳从未休过一个完整的小长假,但她却说:“和游客们在一起,我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我认为,讲解是用心来打动游客,用文化来诠释藏品。”“90后”讲解员丁佩瑶说。在她眼中,讲解员不仅是一种职业,是藏品的代言人,更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传播者。每次讲解,她都会根据不同的游客定制不同的讲解内容,尽可能地多讲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而对于讲解员团队组负责人贺粟来说,讲解员完成博物馆展品的解说工作只是“一小步”,博物馆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讲解员要通过文物本身,为游客还原历史,让大家“知来处、明去处”。
研学活动让文物“活”起来
当下,国家大力推进青少年研学教育。四川宋瓷博物馆讲解员团队依托丰富的宋瓷馆藏,不断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策划并实施《宋代斗茶文化探究》《宋代制瓷工艺探究》《宋代瓶花与花器赏析》《宋瓷纹饰赏析》《瓷韵寻香》等五门研学主题课程。
日前,一场主题为《宋代瓶花与花器赏析》的研学课在四川宋瓷博物馆拉开序幕。
研学课以寻宝开始,小朋友们根据研学导师提供的寻宝地图,在展厅内寻找和花有关的瓷器,在研学导师的讲解中初步了解宋代瓷质花器的工艺、用途,感受中国古代科技与制瓷工艺的发达。
“开展研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看到孩子们参与活动时的那种热情,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谈起研学活动,讲解员彭小莉兴奋不已。
据了解,截至目前,研学活动已累计开展135场次,参与学生两万余名。与此同时,讲解员团队还策划实施青少年主题社科普及教育活动6400余场,提供志愿讲解7200余场,惠及32万名中小学师生。
专题展览让博物馆“动”起来
除了研学活动,四川宋瓷博物馆讲解员团队还策划实施了“巡看遂宁‘国宝’”遂宁流动博物馆专题展览,将博物馆文物、遂宁历史文化知识送到公众身边。据悉,在近7年的时间里,流动博物馆足迹遍布遂宁各区、县(市),为全市190余所中小学校、78个乡镇社区送去文化大餐,服务20万余名师生、7万余名民众。
近日,由博物馆组织的以宋代“黑科技”为主题的流动博物馆专题展览走进船山区永盛小学,现场设置的活字印刷体验,吸引不少同学参加。
每次外出举办展览,讲解员们都要天不亮就启程,当结束完一个学校的活动时又要立刻出发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器物和20余块大型展板装卸搬运至少4次。“前一秒还是搬运工,后一秒就要仪态端庄地为观众进行文化解说。”讲解员郑梦蝶说,“看到孩子欣喜的笑容,听到乡亲肯定的话语,再辛苦也值得。”
“流动博物馆形式送科普知识进我校,通过参观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开展此种活动!”
据悉,在四川宋瓷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已写满了巡展所至各中小学校师生们的欣喜之情、感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