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来自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多个部门的生态环保志愿者,围绕传播低碳知识、倡导绿色生活、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保主题,在宣汉县东门广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积极引导群众树立绿色环保理念,逐渐形成绿色消费、节能办公和低碳出行的生态生活新风尚。
改善生态环境
扮靓城乡“新面子”
“我们成功修建污水处理厂,建好污水管网,有效减少河道水体污染,净化河流水质,还给老百姓一个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宣汉县普光镇党委书记郭全说,通过污水治理,当地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场镇品质。
据达州市宣汉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艳发介绍,该县启动城镇污水治理攻坚行动,现已投资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站)54座,配套铺设管网530余公里。到2024年底,力争县城污水管网覆盖率达100%,乡镇污水管网覆盖率达70%以上,守护宣汉河畅水清。
近年来,宣汉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实施“双增工程”,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绿”兜底,筑牢生态屏障,扮靓城乡“新面子”。
“2022年完成营造林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15%,被纳入‘全省首批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县’。”李艳发说,该县实施“双增工程”,以“营造林”为抓手,全面提升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融入渠江生态廊道建设和“万达开森林城市群”建设,持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先后完成滨湖路、湖滨长廊、百节溪公园建设工程,城区道路绿化率达到95%以上,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洋烈社区纳入“首批省级森林小镇”。同时,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宣汉县极小种群野生崖柏拯救保护”项目,设立就地保护点,开展繁育试验,逐步繁衍壮大崖柏种群。
壮大绿色经济
夯实发展“新底子”
“我们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开发之基、建设之本,按照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将‘绿色’‘环保’贯穿于开发生产全过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建设。”普光天然气净化厂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厂采用国际先进的吸收脱硫、吸附脱水、硫磺回收、加氢还原和酸性水汽提复合工艺,天然气净化率达到99.99%,总硫回收率达到99.91%以上,工艺废水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宣汉县加强硫磺、天然气等新能源综合利用,就地转化成为“绿色低碳”产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锂钾、天然气两大万亿级资源,把产业转型作为“主引擎”,把工业园区作为“主战场”,聚焦天然气硫磺产业、钾综合利用、微玻纤新材料、金属新材料产业和玻璃灯饰产业,推动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利用,走出了一条由“资源开采型”到“资源开发利用型”的转型发展之路。
“我县探索‘蜀宣花牛+优质牧草’种养循环模式,利用大量撂荒地、闲置土地种植优质牧草,为蜀宣花牛发展提供充足的饲料,趟出一条‘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鑫说,该县坚定不移实施“农业兴县”战略,采取“高山药材、半山水果、低山种植、全域养殖”产业布局,突出发展“牛、果、药、茶、菌”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树冠云廊”“巴山之月”……走进宣汉县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只见一处处森林旅游景观正从规划图纸逐渐变成景区内的旅游实体。据宣汉县文体旅局局长吴熠介绍,该县坚定不移实施“文旅靓县”战略,推动文旅融合,建成省市级农业主题公园3个,形成千亩玫瑰园、万亩脆李示范区、万亩中医药基地等农旅产业带,打造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茶河高峰岩铭远生态园、白马印盒山康养休闲园、毛坝天坪脆李园等森林康养示范点,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先后获“中国巴文化之乡””“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等荣誉。(张平 漆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