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距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还有50天。50天后,一条全长约12公里,连接大运村到东安湖大运会主场馆的大运会专用道将正式承担通勤使命。
大运会专用道
大运会专用道作为大运会期间重要迎宾道路,运动员单程乘车通勤时间可以控制在20分钟以内。而全线铺设的智慧综合杆,则实现了人、车、路、环境的全息监测。
增绿约16.35万平方米 为大运“增花添彩”
站在与大运村紧靠的友谊东路,左边是大运会专用道,右边是与通道相连的友谊路,“道路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的视角体验足以令人感受到公园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大运会专用道,连接大运村到大运会主场馆。
据友谊路及大运会专用道的设计单位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下属成都市市政院主任工程师解国君介绍,在“大运会专用通道街道一体化建设项目”“友谊路与三环路连接线、友谊路中段道路及风貌整治工程”“灵龙东路与西江西路连接线”等多个项目中,通过科学搭配路内植物增绿添彩,共实现增绿面积16.35万平方米,实现为大运会“增花添彩”,同时也将向世界各地运动员展示“花重锦官城”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公园城市形象。
智慧出行 成都首条车路协同示范道路
据介绍,大运会专用道作为连接大运村至主场馆的迎宾干道,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和“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成都大运会办赛理念。
“包括友谊路在内,全线一共901套智慧综合杆、50台新型公交站台。”解国君介绍道。
升级换代后的新型公交站台全部安装了智慧“大脑”,搭载LCD多媒体发布、视频监控、无线Wifi、信息查询等智能化设备,整体提升公交设施智慧化服务水平。
此外,在大运会专用道全线,还设置有无人驾驶设备,是成都市首条车路协同示范道路;友谊路全线设置有绿波信号带,利用沿途智慧综合杆外挂的车辆检测设备,可动态调整、优化信号周期,提升赛事期间重点保障车辆通行效率,为赛事交通保驾护航的同时有效减少交通碳排放。
营城惠民 居民出行减少1.2公里
友谊路与大运会专用道相连,在切实有效、直观可见性地改善区域人居环境之外,也为区域路网系统的完善发挥了作用。
据了解,随着大运村到主场馆沿线道路的全面改造完成,区域内慢行、车行出行舒适度以及公交网络的运输能力得以提升。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整个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对区域范围内的民生水平提升同样具有意义。
就灵龙东路与西江西路连接线建成投用而言,可使居民出行距离减少1.2公里,有效地降低了居民出行的交通成本。
对于区域产业发展,大运会专用道也进一步完善了龙泉驿区路网,增强了龙泉驿区道路通行能力,形成“多层次综合性交通系统”,为该区域文化展示、生态保育、康体健身以及对外交往等提供基础设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