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306/1010:57:49
新华网

“组团式”帮扶 助力九寨沟县医疗卫生事业迈入发展“快车道”

信息2023-06-10 10:57:49
字体:
分享到:

  2022年5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的5名专家来到位于川西高原的九寨沟县开展“组团式”帮扶。一年来,他们紧紧围绕九寨沟县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医院管理发展等,将管理理念、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带到九寨沟县,助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深化改革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医疗“组团式”帮扶工作队队长周建琼,是此批远赴九寨沟县进行医疗帮扶的专家之一。2022年5月,周建琼被选派到九寨沟县人民医院任院长,面对优秀人才留不住、医疗技术跟不上、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等制约问题,她倍感压力。

  到任后,周建琼立即投入到九寨沟县医疗卫生发展及县人民医院发展情况摸底工作中,结合当地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县人民医院发展规划、群众就医需求等,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方针,并详细将自己摸底调研的情况以及工作打算上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以期获得帮扶医院更大的支持力度。

  在九寨沟县委人才办的指导下,周建琼带领专家团队组建了县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帮扶工作方案,先后修订完善医院相关制度、规章流程42部,开展多领域专题会23次,召开帮扶座谈会、调研会等10场次,建立健全了行政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倾囊相授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通过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的帮扶,九寨沟县人民医院已建成了规范标准化的血液透析中心,设立血液透析机12张,每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5000余人次,医务人员已能够熟练并独立地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每年为全县血透患者节约费用约300万元。

  另外,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和九寨沟县人民医院之间开设绿色就医通道,完成双向转诊20余人次,急危重症患者上转转诊率同比下降5.3%,远程会诊200余次,完成门诊和住院诊疗5000余人次,同比增长23.2%,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5.9%。采取“师带徒”形式开展各类手术操作示教500余次,救治急危重症病人100余次。

  “我们按照1+1、1+N方式,采取师徒结对、跟岗锻炼、双向互派等形式,大力推进‘组团式’专家人才与本地人才建立帮带关系,带动本地医疗技术人才能力提升。”九寨沟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道。

  据悉,九寨沟县依托“组团式”帮扶平台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和业务培训30余次,培训人员1200人次,呼吸内科医生罗川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的对口支援及“传帮带”中,已具备独立开展多项新技术新业务的能力,麻醉科医生梁冬安通过进修以及帮扶团队的传授示教,已能够独立开展疼痛门诊工作。

  搭桥铺路 实现多项医疗技术“零”的突破

  近年来,医疗“组团式”帮扶团队在九寨沟县人民医院积极应用5项新技术,规范了20余项常见护理操作,诊疗活动600多次,高级别医疗保障10人次。

  九寨沟县人民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已于202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继血液透析中心成立之后,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的帮扶下九寨沟县人民医院结出的又一个惠民利民的硕果。

  今年3月,当地一位村民在田间劳作时被旋耕机所伤,患者呈现创伤性休克、左下肢损毁、骨盆开放性骨折、开放性腹部损伤,面对复杂而又凶险的伤情,九寨沟县人民医院立即启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应急预案,通过多科协作的抢救模式,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进村入户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

  下到群众身边,解决群众难题是解决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有效措施。医疗“组团式”帮扶团队定期开展下乡巡回义诊活动,把医疗服务和健康体检送到群众身边。

  周建琼说:“我们要走遍九寨沟县的所有自然村,真正的下到农村去,走到群众身边,了解群众困难,解决群众就医难题,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截至目前,医疗“组团式”帮扶队已经在九寨沟县勿角镇胜南新村、大录乡,南坪镇拔拉新村、双龙村等开展义诊、巡诊,覆盖1000余人,免费发放价值2万余元药品。

  去年以来,帮扶团队携手九寨沟县人民医院医生为54名当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手术,帮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同时还为3名髋关节坏死患者进行换髋手术,让其摆脱因病致贫的困扰。

  据悉,自2013年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帮扶九寨沟县人民医院以来,共选派了91名九寨沟县急需的医疗技术人员,还先后派出多名管理人员赴九寨沟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先后成立开展了血液透析、肿瘤化疗、溶栓治疗、重症医学科组建、纤支镜等100余项当地适宜的新技术,帮助健全完善九寨沟县医疗管理制度体系,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和质量。 

来源: 九寨沟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