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六点半到了,可以出摊了。”“大姐,这得把盲道留出来,垃圾桶得放好。”每到傍晚时分,遂宁市河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女子大队便开始了巡查。
今年,遂宁市城管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开放城市公共空间支持市城区商业主体开展特色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围绕商业综合体、大型超市、开放式商业街区、特色消费街区等商业主体,按照“规定时间、规定区域、限定品类、规范管理”的原则,推出支持商业超市外摆、夜晚经济发展、住宅小区临时设摊、主题促销活动等18条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商业载体开展特色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刺激释放城市消费新活力。
目前,遂宁市中心城区已成功打造夜晚经济区和“临时夜市”22个,设置小区外临时摊区73处。
潮汐管理 流动摊主有了固定的“家”
傍晚时分,遂宁市船山区小东街的“潮汐摊点”人头攒动,品美食、购物、纳凉……夜市的商家们迎来了一天中人气最旺的时刻。
“以前我们都是打‘游击’,现在有了固定的地方,人流量和客流量得到了很大的保证。”小摊主张欢边翻炒着河粉边招呼食客落座,“相关部门规划了一块地方,规定了‘潮汐式’经营时段,让我们的经营活动变得合理合规。”
“为支持城市经济复苏,促进更多人群就业,船山区在辖区内多个临近中央商务区的周边街区,规划出小吃、水果、蔬菜、生活类等业态区域,为小摊主提供经营场地。”船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便民惠民利民的原则,“潮汐摊点”在不影响交通、不占压盲道、不噪音扰民、不乱扔倒垃圾的前提下,在规定时间允许摆摊经营。
以小东街“潮汐摊点”为例,按照“疏堵结合、便民利民、规范经营”原则,实施“定点+定时”的潮汐管理模式,每周一至周五下午5点半至晚上10点,周末下午提前一个半小时,在小东街对所有小摊主实行划线管理,配备垃圾桶,设置油污铺垫,规定摊位周边2米范围内卫生自治管理,摊点外不能摆放桌椅等。
同时,镇江寺执法大队组织小东街的60余户摊主成立自治管理协会,选出一名监管组长,配合执法人员开展点位秩序维护、卫生保洁巡查等工作。每天卫生清扫实行摊主轮流负责制,大队灵活运用行政指导、行政约谈、提醒告诫等柔性执法手段,提供定制式服务、人性化管理,引导商家规范经营。
护航夜经济 升腾城市烟火气
华灯初上,在遂宁市河东新区鼎盛国际夜晚经济区,食客们一边吃着美食,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前期,我们对各类经营商户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工作台账,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同时,通过召集会议、入店宣传、签订经营承诺书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商户文明规范经营意识。”河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为了全力护航夜市经济,河东执法局落实错时、延时执法制度,通过错峰上班、延长下班等方式对各类摊点进行不间断巡查,按照“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环境、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则,引导经营户规范经营,做到摊撤地净、人走场净,确保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对商家超出划线、出店经营、乱摆乱放、乱扔乱倒等行为,提前告知,柔性执法。
商家漆慧玲介绍,政策从安全、卫生以及场外营销环境上给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以前室内只能坐20桌,允许外摆后可以增加到50桌左右,营业面积扩宽了,收入翻番了。”
享受政策红利的不止商家,市民胡洋说:“商业外摆鼓了商家腰包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以前想在鼎盛国际吃夜宵,很难订位置,有时甚至需要等半个小时以上,现在就很方便了。”
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容和环境执法管理科负责人席杰表示,解禁城市公共空间,允许商业外摆、重启路边摊,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通过“科学管理”“温情服务”,在“放开”和“有序”之间找到平衡,实现“放开不放任”“便民不扰民”的管理目标,为城市增添人情味和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