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动脉”,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成都市公交集团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遵循“幸福美好十大工程”建设要求,围绕“全龄友好 幸福出行”的服务理念与城市共成长。
前不久,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顺利落下帷幕。短短十几天内,成都市公交集团精心组建5000多人的专业交通保障团队,开辟线路600余条,确保赛事出行安全有保障,成都大运会期间累计发车5.3万余班次,班次准点率达99.9%以上。城市出行服务方面全力保障市民日常出行,在开幕式当日累计运行班次4.4万班,运送乘客265万人次。
成都市公交集团依托运营经验和综合实力,从优化城市网线、准确预估运力、强化运输保障、提升服务品质、加强安全防范等方面全力保障了赛事顺利开展与城市公交正常运行。这些“成都经验”将成为大运遗产的一部分,为高质量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构建超大城市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智慧蓉城”贡献力量。
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的服务保障车辆。新华网发(张可凡 摄)
以运营为支撑,打造智慧调度体系
“接力赛”发车、“掐秒式”调度……从东安湖体育公园的开幕式,到每一个比赛场馆间的转运接驳,成都大运会每个精彩瞬间的诞生,都离不开安全、快捷、周到的交通保障服务。为全面推进、落实交通保障各项筹备工作,成都市公交集团成立大运会交通保障项目指挥部,分设赛事保障执行组、公交保障执行组等7个职能组,统一调配该集团资源协同推进工作。
无论是“接力赛”发车,还是“掐秒式”调度,背后是对车辆与人员的精准配合,成都市公交集团800多名调度员承担了车辆线上调度工作,是远程监控交通服务运行计划执行情况的“千里眼”。据了解,每一名调度员在正式参与成都大运会赛事调度工作前,都会参与“车轮战”式的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同时需要在赛事筹备阶段的各种演练活动中汲取经验。
近年来,成都市公交集团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汇聚人、车、路、场、站、环境等公交场景全要素信息资源,加快建设集综合监测、指挥调度、运营管理于一体的BOCC(智慧蓉城公交城运分中心)系统,扎实推进公交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
BOCC系统大屏。(成都市公交集团供图)
在BOCC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着成都市内大街小巷中正在运行的几千辆公交车的动向。运营动态、客流强度、电量预警……工作人员能随时查看每辆车、每条线路的运行情况。据了解,BOCC系统对客流情况、线路运营、安全服务、车辆维保、场站管理等各类基础性信息实时归集,接入了12个交通相关行业30余个系统数据,包括地铁、场站、出租、能耗等领域数据,日均处理数据约1亿条。BOCC系统结合车辆定位、电量、客流需求、周转时间等动态属性因素,实现公交线网搭乘最优、配车最少、班次最少的全局智能排班动态调度应用,实现运力投放更加精准。
成都大运会期间,成都市公交集团利用BOCC系统,全面掌握客流出行变化,按照“一线一策”制定各线路运力投放计划,同步通过实时监控车辆、交通情况和人流动态迅速做出决策,优化交通流量,保障市区主要骨干线路以及途经赛事场馆、旅游景点、交通枢纽等出行需求。
未来,随着BOCC系统的深入运用,大量的实时出行数据分析、精准的客流画像、30秒生成的自动排班计划……为市民绿色出行生成“最优解”,持续推出精准排班、准点公交、铃停公交、新开优化地铁接驳线路等举措,为市民们节省通勤时间,以智慧助力低碳,为绿色出行加分。
以安全为重点,打造智慧保障体系
为确保提供安全的交通服务,早在成都大运会开幕数月前,3300余名专职驾驶员便开始了培训与演练工作。成都市公交集团通过编制《大运会驾驶员安全、高速及城市道路安全行车要求》等3类、8套培训教材,邀请四川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专家现场授课,并通过桌面推演、场景模拟、“十问一答”、实战演练等方式,累计开展赛会服务礼仪、行车安全、应急处置等培训778场、22984人次。
成都大运会期间,大运会交通保障团队安全运行160余万公里,实现赛事侧交通保障任务“零事故”安全目标。成都市公交集团以“人防+物防+技防”顺利完成赛事侧、城市侧等交通运输保障任务。
据了解,成都市公交集团成立成都大运会安全工作总指挥部,设立赛事侧、城市侧安全工作组,吸纳交通行业管理先进经验,深挖内部管理潜能,分析赛事三个工作阶段的安全管理特点,聚焦管理重点、难点,从人员、车辆、线路、管理能力等维度,以标准化、日常化为切入点,细化40余项具体管控措施。同时,形成“日见面”机制、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以制度机制保障大运会交通保障任务的安全、有序。
——实施科技兴安。高质高效开展线路踏勘、隐患排查,借助“六只脚”等软件,全程记录线路基本信息,实时增加隐患点位照片,极大提升隐患排查力度和准确度。制作电子明白卡“二维码”,动态更新道路风险点、应急处置流程、赛训场馆信息、高速路易错路口视频等9项实用内容,方便管理人员及驾驶员随时随地了解掌握。
——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按照“分级响应、就近联动、快速处置”原则,针对可能发生的3级60余种突发事件情形、13个现场应急处置场景,联动集团“城市侧”应急善后处置力量,设置消防、高速交警、执法总队、交管局4个外部协同岗,优化完善应急处置协同机制及流程,将应急上报用时从10分钟压缩至1分钟内,做到应急秒级响应、高效协同处置。
——下沉现场管理。秉承“赛前集中、赛时下沉”管理思路,将前期线路查勘员、教材编制员、制度设计者、培训讲授者下沉安全生产一线,转换为赛时行车编队长、现场督导员、班车站组长、应急值守员、分调协调员、运行监控员,实现赛前规范与赛时执行同频共振。
以绿色为底色,打造智慧低碳体系
萌嘟嘟、金沙、川剧脸谱……充满巴蜀韵味的名字与外观,全身众多“黑科技”加持,成都大运会期间,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交通保障用车引发了网友热议。
据悉,成都市公交集团投入新能源专用车辆近3000台,服务涵盖大运村、主媒体中心、赛训场馆、官方酒店、“两场一站”等80余个点位,仅赛时共减少碳排放2.15万吨,相当于种植了268.75万棵树。随着赛事落幕,这些新能源公交车也投入了城市公交线路,为成都市民带来更好的绿色公共交通体验。
在城市中运行的成都公交。(成都市公交集团供图)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低碳城市。成都市公交集团积极响应“双碳”目标,今年内,成都中心城区“5+1”区域,在营公交车辆将实现100%电动化;同时,充分利用夜间用电低谷期,对全系新能源车型车辆进行错峰充电。目前,成都公交已有百余名夜间辗车充电员、40余个夜间充电专班开展常态化夜间充电工作,按照车辆续航里程分类、编组进行“无缝式”充电,全力保障次日车辆有序生产,全力推动公交绿色发展。
在营造绿色出行、绿色生活新场景方面,成都市公交集团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打造的“公交+轨道+慢行”高效衔接绿色交通体系的巴士换乘站,实现换乘节点“车等人”的运行模式,“一出地铁口,公交接你走”已成为成都市民的全新出行体验;成都市公交集团还在公交场站建设中践行“绿色建筑”理念,积极推行和运用新能源、新工艺、新型环保材料、屋顶立体绿化,打造“绿色”场站。
成都市公交集团以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的绿色交通体系为目标,大力实施“公交规划引领、加强三网深度融合、优化站点无缝接驳、打造巴士换乘站、强化信息指引互联、实现运营时间匹配”六项措施,着力促进“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助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