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的定点帮扶下,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交通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上下狠功夫,把一条条农村公路建成了民心路、安全路、产业路、致富路,并于2020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2年上榜省首批“金通工程”样板县,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及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示范县。
产业沿着中南路兴盛
以“建好”夯基 通发展之道
公路畅通了、环境变美了,来壤塘县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不久前,自驾到壤塘县游玩的游客王先生不由感慨:“我们从县城出发,一路途经棒托石刻公园到壤巴拉文化旅游景区,沿途不仅体验了宽敞通达的农村公路,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风情也让人心情愉悦。”
近年来,壤塘县依托交通运输部定点帮扶的有利契机,围绕“农牧立县、文旅兴县、能源富县”发展战略,累计投入资金29.7亿元,科学规划布局农村公路,依托国道317线、国道227线、省道453线等主干线路完成交通项目144个,将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连线成网,着力打造“中南路”“上南路”等环线,逐步建成“二纵二横二环”多点网状支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我县积极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并于2022年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拟确定名单,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迎接考评组的实地考核。”壤塘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姜理泽介绍道。
目前,壤塘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20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里程744.7公里、占比72%,提前实现了11个乡(镇)、51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目标。49.94公里农村公路实现“黑色化”改造,路面宽度达6.5米,占农村公路的6.8%。
壤塘蜿蜒的上南天路
以“管护”为翼 通平安之道
养路工人卓尔单一大早穿上橘色的马甲,拿起工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清理边沟、清运垃圾、清扫路面……卓尔单3年前干起了公路养护工作,靠着这份工作每个月能收入5000元以上。“看着路干净了,心里也就舒服了。”卓尔单表示。
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方面,壤塘县制定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办法》,成立11个农村公路管理站,配备养护工人202人,将全县744.7公里农村公路全部纳入养护范围,实现农村公路保养率达100%,切实做到了有路必养。同时,全县共明确各级“路长”118名,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格局。
“目前,壤塘县公路建设养护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基本构建完成内畅外通的路网布局。”壤塘县交通运输局工管中心主任任永东说。
为加快推进农村交通信息化建设,壤塘县建立农村公路信息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手机APP、PC等终端,充分应用数字化、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加强对公路巡查、养护作业、路长制管理、农村客运车辆运行情况监督,推动了农村公路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得益于多措并举的管护措施,如今,壤塘县的乡村公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群众出行彻底实现了“大变样”。
壤塘县九倒拐
以“运营”为本 通致富之道
近日,在壤塘县南木达镇综合服务站,一件件来自全国各地的快递从邮车上卸下,邮递员饶程正熟练地将包裹分类,村民们有序等候着寄递服务。
“快递进村”的故事要从壤塘县交通发展说起。近年来,壤塘县抓牢帮扶机遇,以“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为契机,助推物流保通保畅发展。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壤塘县各村寨内一条条公路崭新平坦,物流网店也从单一经营到多点覆盖,此举不仅能满足群众线上购物需求,更串起了农产品的销售路径。
眼下,壤塘县把农村公路打造成富民强县的自然风景线、生态富民线、人文历史线,成为服务支撑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壤塘县中壤塘镇曾经受到交通因素制约,产业单一、好货难销。如今,随着国道227线的全线贯通和壤巴拉文化旅游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建成,中壤塘镇壤塘村率先搭上“致富快车”,成立了云端畜牧专业合作社、云端酒店等多个村集体经济,逐步创立了壤巴拉云端品牌。
邻近的尕多乡趁热打铁,打造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热不卡牧民定居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摄影打卡,也激发了当地广大牧民群众发展餐饮、民宿、小商店的热情。
“交通方便了,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到这里旅游,我们村有很多人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开民宿、开餐馆。”提起家乡道路的变化,尕多乡瑟谷村村民索郎拉姆表示。
在壤塘县,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串珠成链、联网成片,畅通了城乡路网,串起产业风景,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加快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壤塘县将继续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夯实群众阔步美好生活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