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309/2717:26:43
新华网

丰收季里话幸福 阿坝汶川水磨镇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信息2023-09-27 17:26:43
字体:
分享到:

  9月29日,阿坝州汶川水磨镇将迎来“见山见乡见桃源”山居艺术周,通过沉浸式场景、艺术展览等,以艺术乡创的视角,向广大游客群众展现水磨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

  近年来,汶川县水磨镇锚定“一镇一极三范例”发展定位,立足乡村优势资源,坚持走艺术、融合、特色发展之路。深耕特色农业,持续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培植汶川农文商旅产业品牌,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执“艺术”之笔 描绘靓丽乡村

  从高空俯瞰水磨镇凤凰村,一条红黄绿相间的观光步道蜿蜒在绿林山间,串联起一个个村民聚居点。行于其中,除了自然风光,还能欣赏涂鸦墙绘、溪流水车,一步一景,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拍照。

  “这其实都是‘艺术乡创’的成果。”据凤凰村村委会副主任钟配玲介绍,过去,凤凰村只是个靠种植谋生的小山村。这两年来,在“艺术乡创”引领下,当地以花为媒,以画为引,赋能乡村布局之美、产业之美、环境之美、生活之美、风尚之美。如今,凤凰村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热门打卡地。

  今年三月,凤凰村聘请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作为“艺术村长”,从村子整体艺术设计,到个体农家乐庭院设计指导,充分发挥高校教授的专业优势,助推乡村艺术化发展。不仅凤凰村,目前水磨镇已有3个村聘请了“艺术村长”,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更多的艺术“细胞”,激活振兴发展新动能。

凤凰村村景图(水磨镇供图)

  同期,水磨镇锚定南部避暑胜地核心增长极承载量需求,实施大地乡居共建计划,对盘龙溪村、郭家坝村等闲置农宅进行改造,景观化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花园庭院、花园小道、花园村庄建设,勾勒出多彩田园画卷。

  展“融合”之纸 厚植文旅优势

  近年来,在艺术赋能下,水磨镇成功打造出“美学小巷”“美学民宿”“美学美院”“美学田园”,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民宿、农业观光、科普研学、户外拓展、康养度假等业态,因地制宜推进文化、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

凤凰村标杆民宿(水磨镇供图)

  其中,马家营村以“拾云”为主题,打造户外露营地、帐篷酒店、玻璃观景房等特色营地民宿,周边还配置了彩虹滑道、森林滑索等户外体验项目,让野间趣味翻倍;阿坝州西路边茶园区所在的盘龙溪村、牛塘沟村发挥3000余亩有机茶园优势,催生出茶文化体验、生态康养休闲等旅游项目;凤凰村以岷江百合、金丝皇菊、玫瑰等有养生药用价值的花卉为抓手,建设大地艺术景观、玫瑰花廊道、田间花海等景点10余处。

  “第一次住在高山丛林中拾云营地里,体验感很好。白天在林间散散步很凉快,晚上可以看星空,非常巴适。”来自成都的游客张女士说。

  据统计,目前,水磨镇有民宿24家、农家乐35家、客栈酒店41家,自6月份以来,共接待避暑游客15万人次,每天平均接待量达4500人次。2023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约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25亿元。

  挥“特色”之墨,绘就丰收美景

  金秋丰收季,采摘正当时。走进水磨镇马家营村的猕猴桃+大豆复合种植基地,树上猕猴桃硕果压满枝头,树下粒粒饱满的大豆长势大好,满眼一片金黄。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采收忙碌的身影。

  不少村民表示,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所以大家都很乐意来。虽是汗流浃背,但他们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凤凰村村景(水磨镇供图)

  据了解,今年以来,水磨镇在大力发展猕猴桃、茶产业、中药材的同时,积极推广特色“大豆+”套种模式,累计推广大豆玉米套种1300余亩,在猕猴桃园、茶园、中药材基地规模套种大豆420余亩,实现“一地多产、一地多收、改善生态”的多赢局面,有效拓宽了全镇群众的致富门路。

  在水磨镇白果坪村陈家山组的竹林里,村民们来回穿梭着采笋、剥笋、运笋。在这里,3000余亩方竹笋迎来黄金采摘期。

  不止大豆、方竹笋,水磨镇因地制宜布局水磨茶、水磨果、水磨药、水磨鱼等特色产业,注册品牌商标10余个,成功创建州级四星级西路边茶园区,形成了竹林产业园、茶叶产业园、猕猴桃产业园“三大园区”。今年,该镇还积极尝试白玉蜗牛养殖、引进金银花试种,效果喜人。

来源: 汶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