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古装,头戴珠饰,凝神端视,一件“龙系列”彩灯在她的手中一点一点绘制成形……“90后”彩灯工匠梁思洁,作为“自贡彩灯工匠”“师带徒、将带兵”人才培养体系的代表,亮相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向大家演示彩灯着色技艺。
10月18日至19日,作为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的活动之一,来自全国的38个特色劳务品牌在宁夏银川市宁夏国际会堂进行展示。“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自贡彩灯工匠”代表四川目前已培育的232个区域特色劳务品牌参展,以其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的显著成效,赢得观展者的点赞。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贡彩灯工匠”劳务品牌通过构建保障体系、壮大劳务产业、打造人才高地,不断释放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带动就业13万人,总产值超50亿元,已成为拉动服务业发展的强劲引擎,是“再造产业自贡”的新动力源。
文化塑品牌 “自贡彩灯工匠”叫响全国
始于唐宋时期的自贡灯会,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自贡彩灯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积极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顶流IP,多次亮相国际舞台。
近年来,自贡坚定实施“彩灯+”“+彩灯”跨界融合发展战略,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专精尖”产品和配套服务,仅2023年上半年就开展境外彩灯项目40个,实现文化出口2252万美元。目前彩灯工匠足迹已遍布国内500多个大中城市、全球80多个国家(地区),越发受到市场青睐。
品牌促产业 两千家企业活力迸发
在自贡,龙腾文化、灯彩、海天、众鑫、亘古、创奇、腾达等彩灯企业竞相发展壮大。依托彩灯龙头企业,自贡彩灯产业已经形成了“原材料生产、创意设计、制造加工、销售贸易”的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了传统制灯工艺与现代科技创新、灯饰照明与文化创意、现代制造业与文创产业等有机融合。目前,自贡全市注册彩灯、仿真恐龙主营和关联企业2000余家,本地相关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年产值跨上50亿元台阶,彩灯展览贸易额居全国第一。全市彩灯行业拥有著作版权登记3000余项。
自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建设培育“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22条措施》要求,自贡进一步整合行业部门资源,建设彩灯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品牌促产业,走出了一条劳务品牌赋能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产业带就业 做强人才第一支撑
依托彩灯行业资源优势,自贡彩灯以产业兴旺的“里子”,做强劳务经济的“面子”,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转移输出就业和海外就业,取得了亮眼实效——通过“文化品牌+劳务品牌”,最大化发挥自贡彩灯占据国内85%、国外92%以上的市场份额优势,实现就业“量”的突破。截至目前,“自贡彩灯工匠”劳务品牌吸纳农民工等群体就业达13万人,带动季节性用工达8万人以上。
自贡深挖彩灯这一地方特色产业,整合资源禀赋,政校企多方合作,从学历提升、职称评定、品牌培塑等方面创新人才培养,着力打造全国彩灯行业人才高地。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实施、院校协作”培养模式,2018年,自贡依托四川轻化工大学成立了首个彩灯学院,开设彩灯制作、设计、管理3个专业以及“探秘匠心”等28门彩灯研学课程。“就像‘最强大脑’,除了教育办学,它还担负着产业研究与运营的任务,为自贡彩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四川轻化工大学彩灯学院院长黄德春介绍。
不仅如此,自贡彩灯行业还组建了万松涛、邓培林等彩灯艺术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彩灯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就业实训基地25个,推行“订单式”、新型学徒制等培养模式,构建起“徒—工—匠—师—家”五级彩灯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本科—大专—中职”四级彩灯人才梯度体系、“政府—院校—基地—企业”四位一体的彩灯人才培训闭环。近年来,彩灯运营管理、创意设计等复合型人才在自贡不断涌现,为“自贡彩灯工匠”劳务品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培养做强“自贡彩灯工匠”,自贡市出台《关于促进彩灯产业加快发展的人才支持政策》,将彩灯行业突出个人和团队纳入“盐都百千万英才计划”培育,营造彩灯产业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制定“自贡彩灯工匠”劳务品牌评价体系,在传统竹制、纸糊等制灯工艺上,融入现代光影、数码控制等新兴技术,进一步促进彩灯产业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
“未来,我们将加快构建彩灯人才、平台、项目、金融等全要素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全力擦亮‘自贡彩灯工匠’品牌。”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媒体圆桌座谈采访中,自贡市有关领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