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311/1110:39:23
新华网

邀青年共筑老街新颜 双流彭镇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信息2023-11-11 10:39:23
字体:
分享到:

观音阁老茶馆的茶客

  成都市双流区彭镇,是一个以茶馆闻名的古镇。近年来,成都双流彭镇党委深入实施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探索了“建阵地、营场景、优服务、促融入”的路径,吸引返乡青年、外来青年携新式茶饮休闲类、陶艺非遗文创类等新兴业态在老街扎根。如今,彭镇开办新兴业态40家以上,投资额达1000多万元,年营业额达2000多万元,年吸引游客达120多万人次。

  旧房新改,老街焕新构建幸福家园

  在永丰茶社,几棵粗壮古老的黄桷树屹立在偌大的庭院中央,为院坝中的茶客们带来几分惬意。

永丰茶社黄桷树下的茶客

  但是,茶馆在不久前还不是这副模样。“这个茶社的前身是个铁器社,那时候的风格都是白墙红砖,显得比较现代化。我们秉承‘修旧如旧’的宗旨,用老房拆下的材料对这里重新改造,增加历史的韵味。”永丰茶社的负责人黄志杰介绍。

  为了保留老街原有的风味,让永丰茶社与当地的风格相融合,社区与创业者们在没有设计图的情况下,耗费了大量的心思在茶社的设计上。老旧建筑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换了面容,永丰茶社重新“穿上青砖的衣服”,复苏于小镇。

  而在同一条小巷的柿闲咖啡馆,则将咖啡与茶文化融合。一进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古旧的咖啡小杯和咖啡机。水声潺潺中,小而美的庭院每一处都浸润在历史的香气中。

  近年来彭镇坚持“修旧如期、保护为主、文化传承、活化利用”的有机更新理念,持续探索“小规模、渐进式”的“点式改造”,探索“政府引导+居民自愿+社会投资”的模式盘活闲置院落、临街商铺等老旧房源,打造文旅消费场景,促进“传统业态”与“时尚潮流”互融共生。如今,老旧建筑修葺、老街场景营造、整体风貌整治、文化景观设置等项目也在持续推进,老旧建筑成了年轻人们创业的“根据地”,为彭镇注入越来越多新活力。

  青年共治,老街温情打造美好生活

  在彭镇老街上,刊笛咖啡的主理人张倩妮是双流彭镇人,也是彭镇社区青年共治的青年网格员。

  “我们每半个月就会召开一次商家联盟大会,在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及时沟通,互相帮助,增强商家之间的凝聚力。”作为网格员的张倩妮在彭镇成立党建引领文创商居联盟之时,主动担任起了彭镇“微网实格”的微网格员。

  彭镇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认为在青年创业人群较多的彭镇,让年轻人来担任网格员会显得更亲近,更有话聊。”

  服务融入治理,青年网格员们的回馈也证明了彭镇的选择是正确的,创业者们都心怀着自己的梦想,在实现创业抱负的同时,也将爱传递回了这个古镇。

  据介绍,彭镇的文创商居联盟吸引了35家新型业态商家加入,每年开展老街最美商家、年度“网红”打卡商家评选,定期在老街开展茶舍集市、后备箱集市、音乐节等系列主题活动。青年创业者与社区签订“合作+”服务协议,参与老街志愿服务,定期在爱心茶馆等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公益集市、文艺演出、义剪、观影等服务,年服务居民30万人次。

  党团共建,友好空间点燃创业激情

  为营造青年友好空间、助力青年创新创业,彭镇党委坚持“党团共建”,利用永丰街68号闲置院落打造“百年品茗·川西乡愁”文创交流中心,建设了100平方米左右的“新老居民联盟党建阵地”。

  在彭镇,创业空间和文创展示平台向青年们敞开大门;“党建微课堂”与“青年书房”为创业青年们带来多样化的知识和学习的途径。截至目前,彭镇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政务服务、创业资金支持等200多次。

  随着青年创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游玩彭镇人流量也逐日增加,社区留意到“停车难”是一个困扰居民和游客的痛点,彭镇多方面入手,通过老街资源共享等方式新建便民停车场,为镇上提供泊车位700个,解决了游客与居民停车难的问题。不仅如此,考虑到大多数咖啡店座椅摆在店外的特点,社区划分店家的门面营业范围,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保障了居民安全。增设老街游览导视系统、摄影打卡等“微景观”,绘制游览手绘地图,规范店招、序化飞线、美化路灯……彭镇社区秉承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为创业青年营造既有浓浓烟火气、又有阵阵活力感的创业就业环境。

“艺术名家画彭镇采风写生活动”现场

  与此同时,彭镇积极发动青年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上千条短视频,全网点击量超过千万人次,为老街年引流20万人次以上;开展“影像与生活”新年摄影展、“快节奏里的慢生活”等主题活动34场,推动老街IP知名度不断提升。

  年轻人选择彭镇,彭镇接纳年轻人,新老建筑、新老居民、新老文化在彭镇“混搭”碰撞,带来这条老街的“新生”。

来源: 成都市双流区彭镇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