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四川省研学旅游产业促进会成立大会在成都举办。会上,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签订非遗研学合作协议。如何推动四川“非遗+研学”发展?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教育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孙华明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教育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孙华明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发(李吉 摄)
新华网:近年来,四川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四川省研学旅游产业促进会成立后,将如何推动文化旅游与教育产业的深度融合?
孙华明:推动文化旅游与教育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是文旅教共同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点,必须破解文化旅游资源与教育产业资源分离这一问题以及文旅、教育融合形式化、浅层化的发展困境。
四川省研学旅游产业促进会搭建的产业资源平台,在未来将创新推动四川省内文化旅游资源与教育产业资源融合利用,实现文化旅游对教育产业内涵的提升和教育产业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激活、保护、传承,促进行业的业态升级和资产共享。
新华网:四川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让中小学生以研学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孙华明:“非遗+研学”这一新组合,将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研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让中小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挖掘非遗内涵,让研学的内容成为学习非遗技艺和知识的文化空间,让非遗“传下去”“走出去”。
新华网:从具体操作方面,如何推动“非遗+研学”落地?
孙华明:要充分认识到四川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繁多,种类丰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遴选出一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符合项目需求和符合研学需求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专家等资源,以协助非遗研学项目方面的展示、推广和传承。
新华文轩与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为非遗研学课程开发、非遗文创开发和非遗研学指导师培养提供协助和指导,并制作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宣传册、宣传视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等,提高非遗对于中小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与相关传承人开展合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研学、文化研学、体育研学、自然研学等结合,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旅游线路。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权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非遗研学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品牌和标识,协助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非遗研学宣传推广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