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311/2714:22:57
新华网

达州市通川区以“三聚焦”打造引才用才新“洼地”

信息2023-11-27 14:22:57
字体:
分享到:

  “为保障人才需求,刚性落实引进人才安家补助和岗位激励奖120余万元,发放‘达人卡’10张,对接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家属(教师)、职业发展、职称评审等事项100余件。”初冬时节,走进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介绍起了通川区在引才用才工作中的各种举措。

  据悉,近年来,通川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资源开发、重点产业转型突破等需求,创新推进干部人才“内部流通、上下联通、外部畅通”工程,通过“招+派+请+培”人才助企行动,全面推动人才、技术向企业汇聚。上半年来,通川区与高校签约人才项目12个,柔性引进专家人才40余名,建成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人才站点11个,培育国家高新科技企业13家。

  聚焦科技创新

  打造干事创业“大平台”

  获发明专利授权20多项,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奖(第1发明人)、中国青年科技奖提名奖……走进位于通川区的中国首炬建材博物馆,欧阳东教授迎了出来,介绍起了他在工程材料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以及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成果。

  据了解,入驻达州三年多来,欧阳东提出了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和文化为一体的“四化”新理念,推动了建材行业的快步发展,其研究成果在成都、重庆、郑州、广州、梅州等地得到推广,被称为混凝土行业转型升级的“达州模式”。今年9月,他被评为达州市首届“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据悉,去年来,通川区通过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连续出台《通川区人才激励办法》《通川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达州市通川区“活力之城”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多个政策性文件,建立了区委书记抓总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了引才用才的目标责任体系。如今先后有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实践基地、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数字云创基地等相继落地建设,一大批高端人才正加快向通川区汇聚。

  通达兴航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零件。新华网发(孙伟 摄)

  聚焦产才互促

  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

  今年初,四川通达兴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通达”)研制的新一代长航时复合翼无人机正式投产。其最长航时20小时,相比传统的汽油动力复合翼无人机,续航能力提升1倍。

  据介绍,四川通达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被引进通川区以来,一直从事高性能无人飞行器系列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其产品主要用于执行特种巡检任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已是通川区百亿级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重点企业。

  近年来,通川区注重“双招双引”,依托产业“靶向聚才”,不断加强省内外高校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北京人才“飞地”、驻深圳人才工作站、在外智力支乡联谊会外联作用,落地科技类企业17家,回引企业人才270余名。作为重点企业的四川通达,更是在相关政策的影响下,吸引了与之配套的复合材料设计制造、能源动力、航空电子等上下游企业到通川投资兴业。

  产才融合,深度匹配。四川通达的总经理刘志伟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受益者。如今他所在的公司,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占比达到80%,而这也正成为通川区对外招商引资更强的“磁力石”。

  聚焦乡村振兴

  打造本土人才“新引擎”

  在通川区北山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点兵山李子园区、秦巴蓝莓主题公园等地,通川区农业农村局专业技术干部正带领着一批批农技专家现场进行指导。

  让“本土人才”从幕后走到台前,正成为通川区育才、用才、留才的新路径。据通川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川区聚焦“8+3”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研究院智库作用,大力实施农业科技“人才组团”和“人才五进”行动,招募166名青年学子到基层实训见习,安排20余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选派科技特派员11名、邀请40余名农技专家,对全区农业产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此外,通川区通过发挥农文旅人才带动引领作用,专题培训旅游行业人才200余人次,邀请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专家人才深度挖掘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文旅点位,游客量已突破40余万人次。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广大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目前,通川区“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正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李道全、杨洁)

来源: 通川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