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需求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在四川发布。《目录》显示,四川制造业人才需求总体旺盛,共抽样发现431类人才需求岗位、1.27万人才需求缺口,需求最旺的专业岗位是地震工程技术、硬质合金生产、医学研究等。
该《目录》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的重点人才项目,已连续开展3年,对引导各类人才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领域集聚、助力更好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次发布的《目录》,是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会同组织、发改、教育、科技等省级有关职能部门和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历时近半年编制完成。《目录》围绕四川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重点抽样、掌握了3252家四川省用人单位的53.2万名人才现状和1.27万名实际人才需求,分析了智联招聘平台1.6万家四川制造业企业人才招聘大数据,同步研究成渝地区制造业领域人才双向流动趋势和协同发展程度。
《目录》通过建立专门模型和定性定量分析,主要得出四个方面结论:
一是四川制造业人才需求总体旺盛。抽样发现431类人才需求岗位、1.27万人才需求缺口,需求最旺的专业岗位是地震工程技术、硬质合金生产、医学研究等,通用岗位是涉税服务、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服务等。各产业均以专业技术类和技能类人才需求为主、占比均超95%,主要涉及企业“智改数转”等核心技术和关键业务。
二是各市(州)“产业集聚度高、人才需求旺,产业升级快、人才需求新”的分化趋势明显。四川省内普遍需求农业科学研究、医学研究、电子商务服务等专业人才。成都、绵阳、宜宾等市主要需求中高端人才,很多对应航空工程技术人员、电子工程技术人员、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等高新技术类岗位。其他市(州)更多需要生产制造环节和领域人才。
三是不同类型企业人才吸引力差异大。各类企业人才数量需求都较旺盛,其中民营中小微企业“引才难、留才难”问题依然突出。从人才质量需求看,国有企业、创新型企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最旺。
四是成渝地区制造业领域人才双向流动最频繁。从四川流入、流出产业人才结构看,均以26至35岁为主,占比均超40%;均以本科学历为主,占比均超40%;均以具有1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为主,占比均超45%。从区域流动看,成渝地区人才双向流动最频繁,且双方规模占比大致相当。在此基础上,《目录》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重点优势产业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举制度、加强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健全跨区域产业人才共引共育机制、完善成渝地区人才协同发展机制、拓展高层次人才外引渠道等政策性建议。
据悉,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抓好《目录》成果转化运用工作,力求更好地为促进六大优势产业人才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及相关学科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提供指引,为辅助政府决策、助力企业招才引智、优化相关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等提供参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