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共成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23年度市级培育先行村重点村建设成效评价结果出炉。成都市双流区2023年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村、重点村评价考核全部达标。
黄龙溪镇大河社区作为2023年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村,培育工作突出,大河社区下辖7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226户、户籍人口4193人。社区主要以蔬菜和粮油种植、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主。
走进大河社区,黄龙溪水涛涛,河岸边,是大河社区正在建设的文旅项目“黄龙溪畔”。
“黄龙溪畔”效果图(局部)。(双流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旅游开发 “黄龙溪畔”激活乡村经济新引擎
步入黄龙溪畔,工人们正忙碌于河岸,精心修剪着绿植,摆上新鲜的花卉。抬眼望去,河对岸古朴典雅的黄龙溪古镇映入眼帘。
正在打造的河岸。(双流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这是辖区四组观音坝区域正在实施的“黄龙溪畔”项目,依托项目及农商文旅产业融合,引入社会资本方,建设“绿道+、蓝网+、公园+、林盘+、园区+、社区+”等消费新场景,结合社区观音坝大地田园景观,与小河嘴田园风光及古镇景区联动,开展露营、田园观光旅游、研学科普、农事采摘。
“该区域约150亩,自廊桥漫步而下,直至古榕树荫,我们通过对周边农田进行了整理,形成了大地景观,又充分利用30余亩林地空间,精心规划了19个房车营地泊位,打造了休闲露营、观赏大地景观、游玩‘黄龙溪畔’的新消费场景。”大河社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邓伟介绍。
据了解,大河社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大河嘴有百年古榕树,位于两河交汇处,与古镇景区老码头隔河相望。但长期以来,这些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社区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对辖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规划。
2023年,大河社区充分利用大河嘴地理资源优势,积极盘活大河嘴,引入“黄龙溪畔”项目。
“待全部建设竣工后,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吸引外部投资,邀请专业旅游公司入驻,激活我们的旅游经济。”邓伟说,项目完成后形成新消费场景,农商文旅产业将进一步融合发展。
打造川西林盘 本土特色焕发乡村新活力
社区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将陈家水碾林盘打造成集科普、康体、民宿、美食等特色产业为一体的大型川西林盘文化旅游区。目前,陈家水碾已完成了林盘、休闲绿道、垂钓、农事体验等项目的打造,后期将跟进完成碾坊修复、娱乐、民宿、美食等的打造,促进社区文化旅游发展。
“在打造陈家水碾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响应川西林盘整治的号召,引入了多个发展项目,其中就包括绿道建设。”大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陶海龙说。
昔日,这里仅是一条朴素的乡间土路,周边林盘环境差。大河社区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动员群众乡村建设,在各方支持和努力下,开展周边人居环境整治,对陈家水碾川西林盘进行保护修复,梳理林盘内杂乱的原生态竹林、增设步游道。现在陈家水碾,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林盘内步道宽敞舒适,不仅便利了村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更为他们提供了茶余饭后休闲放松的场所。
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大河社区也积极推动农业种植。大河社区引进业主前来承包经营约250亩的农业种植。同时,积极开展低效果木腾退,对原有的近60亩杂树林进行了有序清理,并将土地重新规划用于农业生产。“我们聘请了第三方专业团队,进行规范化的种植管理,实现了农作物的规模化种植,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陶海龙说。
宜居新居 搬进小别墅村民幸福指数节节高
走进大河社区绿树环绕的新村——天鹅新居,一排排整齐的楼房映入眼帘,俨然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大河社区天鹅新居。(双流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据了解,该小区占地约20亩,建设了79户住宅。社区居民应雪强说,“住进了新房子,水电气都通了,交通也方便了,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
大河社区新村实现了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全面贯通,还铺设了宽敞的水泥路和柏油路。
不仅如此,大河社区还对小区环境进行绿化升级,“让小区的环境更加优美,让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适。”陶海龙表示,“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努力,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村建设的过程中,大河社区通过召开坝坝会、在微信群发放消息等多种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和美乡村先行村的创建工作中来。同时,社区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和发展规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和社区治理等工作。“今年,大河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进一步增加,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将在大河社区进一步呈现。”陶海龙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