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位于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的桃源归谷,致力于打造城乡融合的样板,谱写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桃园归谷所处的桃源村,森林覆盖率达到70%,有着冬暖夏凉的小气候、自然原生的山林环境,是成都都市圈“春赏花、夏采果、秋品茶、冬赏雪”的山地休闲微度假的好去处。
桃园归谷自然山景。(杨燕礼 摄)
2014年,成都市推行“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乡村产业打造模式,桃源村积极投身其中。依托桃源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山村环境资源,天府新区太平街道、桃源村村委会提出“乡村文旅创生高地,公园城市绿芯封面”的定位,以文旅、文创产业为抓手,形成“一心、两带、四片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确定了以“桃源归谷 新生活地”作为桃源村的整体品牌。
“村上鼓励我们在家门口创业,我们就开了农家乐,到了水果成熟的季节还可以采摘。现在政府修平、拓宽了桃园路,到这里来玩儿的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节假日,徒步的、骑行的、露营的,还有来拍照的,说是能看到雪山。”村民李顺友表示。
桃源归谷天际线音乐草坪。(太平街道供图)
随着桃源归谷的业态和人气不断增加,一批富于情怀、钟爱乡土的城里人,陆续聚集于此,成为桃源村的新村民。
“路上看到了这个房子,立刻就拍板签了合同定下来了。桃源归谷的景象完全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归院,天府新区的政策支持也为我们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实现开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民宿主理人小卢说道。
常年工作在雕塑行业的徐天保,在太平场社区的支持下,历时5年打造出“桃源归谷”首个本土艺术家的美术馆——柏村美术馆。废旧木头、腐烂的树根等许多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经过独特构思与创作,变成了个性十足而颇具深意的艺术品。
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人入驻桃源归谷,太平街道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重点针对生态林盘保护修复、沿线农房风貌改造、基础配套设施扩容建设、节点景观环境打造、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促使新老村民共建合力与活力,推动“桃源归谷”农商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桃源归谷”目前已聚集生态文旅项目22个,带动精品民宿、科技农业、文化创意、特色美食、森林健康等多业态竞相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