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409/3021:45:56
新华网

让“农田”变“良田” 四川广安官盛镇建设高标准农田近5200亩

信息2024-09-30 21:45:56
字体:
分享到:

连日来,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官盛镇渡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工人驾驶大型挖掘机,有序作业,为接下来粮油农作物种植奠定基础。“今天有7台挖机在施工,对渡口村的旱土进行改造。”该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负责人唐华介绍。

渡口村南邻渠江,离广安主城区14公里,由于地处丘陵地带,存在山地多、耕地碎片化、工程性缺水、土壤保水能力差等制约因素,村里田土分散、旱涝分明,种植条件差。

为有效改变发展现状,广安区在渡口村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突破丘陵地区耕种瓶颈,有效提高耕种效率。

“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不仅集中连片、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还可实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管理、高效化灌溉,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广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该区投入2200万元资金用于官盛镇近52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别涉及长坪村780亩、沙湾村1090亩、石咀村2224亩以及渡口村1079亩田土改造。“目前,我们已改造了3000余亩,剩下的预计今年年底可完工。”唐华说。

“农田改造后,三轮车都开得过去,真好!”渡口村村民王树林指着正在改造的区域说,之前每次收割玉米,他总要多次肩挑背扛。

在2023年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渡口村将改造好的500亩农田流转给当地的家庭农场种植粮油作物。“如果把改造好的农田全部流转出去,全村758户村民将增收约48万元。”渡口村党总支部书记青辉强说。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官盛镇农用地“小块”变“大田”,荒田变良田,有效解决了耕地面积分散和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同时,配套建设的沟渠既方便灌溉,又省时省力,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得到了改善。

近年来,广安区认真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截至今年,广安区累计投入资金近15亿元,完成5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占全区耕地总面积80%。(完)

来源: 广安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