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4 10/1609:53:08 来源: 四川日报

看!未来成都

2024-10-16 09:53:08    来源: 四川日报
字体:
分享到:

  城市性质

  四川省省会

  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目标愿景

  到2025年,成都将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城市核心功能定位

  西部经济中心

  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西部对外交往中心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做强“三中心一基地”

  近日,国务院批复《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成都新定位是什么?目标愿景怎么规划?城市功能如何布局?10月12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规划》进行解读。

  明确目标愿景

  到203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全面建成

  发布会上,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建军介绍,《规划》明确成都城市性质为“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愿景为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

  《规划》明确,到2025年,成都将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在强化底线管控、优化公园城市空间格局方面,《规划》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规划》明确,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

  同时,《规划》还划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区域、洪涝风险控制线、通风廊道、历史文化保护线和能源矿产资源保障线,构建保护“两山两区”、发展“两翼三轴”的平行带状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以及“一带十五园百片”的耕地利用格局,实施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此外,《规划》提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强五大经济区协作能力、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成都的极核带动作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在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方面,《规划》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建立全域公园体系和三级绿道网络,让城市居民就地就近享受优质生态资源。

  提升城市能级

  全域统筹“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空间布局

  “国务院批复的这版总体规划,赋予了成都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强的城市功能,描绘了更美的发展蓝图,带来了更多的重大利好,为成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发布会上,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胡斌表示。

  成都如何扛起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使命?胡斌介绍,《规划》提出,通过构建战略通道体系、客货运枢纽体系等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立足全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完善创新体系,支撑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构建,提升对外交往能力。

  “我们将充分发挥‘双机场双枢纽’门户优势和向西向南开放前沿区位优势,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进一步巩固扩大产业基础良好、创新资源富集、市场腹地广阔的优势,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胡斌说。

  国家赋予成都“三中心一基地”的核心功能,为成都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提出,全域统筹“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空间布局,塑造城市发展新动能,提升城市竞争力。

  其中,在统筹西部经济中心核心功能空间布局上,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为目标,统筹谋划先进制造业和金融、科技、商业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空间。

  在构建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协调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布局,明确以西部(成都)科学城为核心,以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为牵引,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做强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和高品质功能服务平台。

  在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方面,增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的支撑作用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构建陆海空联运战略大通道,建强中西部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和中西部陆港主枢纽,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

  在统筹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功能空间布局上,锚定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亮点

  四个层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0月12日,在《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罗旭刚介绍,《规划》将从四个层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成渝层面,引领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提出,聚焦“双核引领、双圈互动”,优化成都核心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推动成都东进,稳步推进龙泉山东翼发展,高水平建设四川天府新区,与重庆共同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省域层面,增强五大经济区协作能力。《规划》分别明确了成都与五大经济区其他市州在产业、通道等方面的协作重点,着力共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例如,与川南经济区共同打造南向开放门户、与川东北经济区共同发展清洁能源、与攀西经济区共建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共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成都平原经济区层面,促进一体化发展。《规划》强调,充分发挥成都极核带动作用,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龙泉山东侧产业走廊,建设成德绵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快铁路公交化运营,完善公路交通网络,共同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成都都市圈层面,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提升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水平,共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和高质量创新共同体,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共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记者 雷倢)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