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410/1714:03:02
新华网

“4个3”体系点亮四川甘洛职教学生“出彩人生”

信息2024-10-17 14:03:02
字体:
分享到:

  坐落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的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现有学生1956人、教师141人,设有防灾减灾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8个专业。近年来,该校沐浴着“组团式”帮扶春风,把政策红利变为教育发展动力,书写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2024凉山州职业教育活动周在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甘洛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党的领导为统揽,实施三大行动

  在“组团式”帮扶下,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发挥党组织管方向把大局作用,实施了三大行动。一是党建引领行动。该校依托“筑底强基·凝聚民心”工程、学习强国App、先锋凉山App等载体,引导教师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二是群策群力行动。该校充分发挥教职工主人翁意识,通过意见征集、会商研讨、异地取经等形式,健全完善党政议事决策、绩效考核和岗位晋升等制度13项,稳步推动管理向精细化转变。三是硬件提升行动。自“组团式”帮扶以来,该校争取到帮扶资金950万元,实施总投资4300余万元的综合培训楼及学员宿舍楼项目,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奉化—甘洛两地师徒结对仪式。(甘洛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创设三大工程

  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创设了三大工程。一是“青蓝工程”。按照“既输血更造血”帮扶思路,该校借力奉化名师、绵竹骨干,结成“师徒对子”18对,组织“云教研”“传帮带”等活动60余场;云端教师分享各自学科“教学秘籍”,传播先进理念和实践智慧,致力于培养一批带不走、能战斗的土专家、田秀才。二是“孵化工程”。该校结合实际,制定了《种子教师培养工程方案》,组织31名本土种子教师赴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德阳绵竹市交流学习和挂职锻炼;创新举办“教坛新秀”评比活动,创建五梯级教师成长培养路径。三是“名师工程”。该校成立宁波市名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1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吸纳本土教师12名;每月举行“相遇云端、教研同行”活动,全面提升本土教师教研教改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参加2023年度凉山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团体“最佳进步奖”、学科组奖项6个。

  以综合素养为基础,打造三大活动

  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为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打造了三大活动。一是德育活动。该校通过上好思政课、用活红色资源、开辟第二课堂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二是启蒙活动。该校创新实施职业启蒙教育试点,每年为甘洛县初三学生开展职教政策“进校园、进班级、进课堂”活动,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国家职教政策,引导其正确认识自我,提前合理规划人生。三是社团活动。该校设立音乐、茶艺、书法等8个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篮球赛、校园歌手比赛、演讲比赛、“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12场次,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承办凉山州首届职业院校“新华书店”杯音乐舞蹈展演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与职业操守;在2023年度省、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二等奖、各赛项获奖17个。

  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深化三大改革

  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新常态,深化了三大改革。一是优化专业建设。该校重新规划8个专业,组建现代服务类、防灾减灾类和交通信息类专业集群,推动专业建设提档升级;开设综合高中班,让技能人才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保障。二是深化产教融合。该校同宁波市长荣索玛服装智造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达成“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定向就业”等合作,建立“本地学习+帮扶学校学习+企业实习”教学模式;推动校企(校)协同育人,与南充职业技术学校等6所中高职学校常态互访交流,择优选送20名学生到奉化职教中心学校学习深造。三是深化社会培训。该校完善培训资质,提升服务水平,完成服装缝纫工、厨师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28批次,惠及群众3600余人次。

  烹饪专业开展技能赛。(甘洛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先后获得了“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四川赛区优秀组织单位”“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和“凉山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等各项称号20余个。(完)

来源: 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