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8时,大竹铜锣山的薄雾还未散尽,56岁的陕西宝鸡采茶工梁冬强已经在山间白茶村的云峰茶谷白茶基地弯腰采摘了3个小时。
每年3月至4月,大竹白茶迎来采摘旺季,吸引超10万人次的采茶大军,其中最远的足迹来自河南、陕西。
在山上采茶的采茶工。(大竹县委宣传部 供图)
千里奔赴
奏响生计新乐章
3月18日,梁冬强和260多名来自陕西宝鸡的同乡乘坐大巴,经过8小时车程抵达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团坝镇白茶村。该采茶团队管理人员之一张林虎介绍,为了让采茶工住得舒心、吃得习惯,团队不仅包食宿和路费,还专门雇了两名陕西厨娘负责一日三餐,住宿则由白茶村云峰茶谷白茶基地提供。
茶农们排队称重采摘的茶叶。(大竹县委宣传部 供图)
午饭时间,也是鲜叶现场称重回收的时间。“5号,2.2公斤。”“48号,1.5公斤”……为方便管理,每个采茶工下车后都会领到一个号码牌,所有收入都登记在对应的号码牌下。
60岁的杜文侠端着一碗面皮,边吃边排队等待称重。她常年在外务工,进过车间流水线,去过果园摘苹果,最喜欢在大竹采茶。“这是我第二次来,包吃包住,山上空气好,明年我还来。”杜文侠说,她最多的一天采了3.5公斤茶。“能挣多少是多少,就当出门旅游了。”
贴心守护
筑就山间温暖港湾
每年采茶季,四川竹海玉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白茶基地用工人数可达4000人,其中外地人员占70%左右。“来基地采茶的外地人,近的有重庆城口的,远的有陕西和河南的。”该公司董事长廖红军介绍,有时候,一名采茶工第二年能带全村的劳动力一起来。“有位重庆城口的大姐,去年在这里干活觉得不错,今年就带了200多人过来。”
在山上采茶的采茶工。(大竹县委宣传部 供图)
采茶工通常清晨5时上山,12时左右下山吃午饭并上交上午采摘的鲜叶,吃了午饭继续工作。廖红军说:“一名采茶工一天能采5公斤左右鲜叶,能手可采约8公斤。”
为保障采茶工的生活和管理,白茶基地内设置了7个饭菜供应点和12个住宿点,最大的住宿点能住近400人。
每年都会有新人加入“采茶大军”,来自重庆城口的朱品国便是其中一位。晚间休息时,廖红军会组织基地管理人员,在各个住宿点免费为采茶工培训。仅仅10天,朱品国的采茶效率大幅提升,现在一天能采近7公斤。
新势涌动
茶园迎来年轻力量
今年,廖红军注意到一个明显的变化:采茶工的平均年龄比往年小了近10岁。四川云鼎雪玉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甘春旭也有同感:“去年40岁左右就算年轻了,今年最年轻的不到30岁。”
甘春旭的茶场位于大竹县云雾山,海拔1190米。目前还没到采茶高峰期,茶山上有1200人左右,其中近700人来自河南三门峡、洛阳、周口,还有一些来自湖北和四川广安。
43岁的李琴华是河南三门峡采茶队的带队人,今年是她第四次带老乡来大竹采茶。“我以前在广东务工,后来身体不好回到三门峡做起了电商。”发现村里有不少闲置劳动力,李琴华便开始琢磨带老乡外出挣钱。往年,李琴华带的老乡大多在60岁以上,今年55岁以下的占了一半。她说:“采茶工期近一个月,手脚麻利的话收入很可观。”(曹芮铭 程一凡 陈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