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04/2217:33:59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四川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信息2025-04-22 17:33:59
字体:
分享到:

  近日,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消息,截至目前,四川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已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3.25万公顷,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已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083.17公顷,均取得较大进展,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尕里台修复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供图)

  尕里台修复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供图)

  在生态保护修复面积方面,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阿坝州黄河含沙量由每立方米1.4千克减少到每立方米0.3千克;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稳步提升,黑颈鹤、白尾海雕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扩大;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同时,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阿坝州红原县造林碳汇项目成为全国首批、四川省唯一启动开发并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公示的林业碳汇项目,生态修复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劳动收入提高,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48元,同比增长7%,公众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达95%以上,兑现各类生态补偿2.91亿元,发放生态公益岗位补贴1.49亿元,生态价值得到有效转换,光伏产业、文旅产业和生态产业等体系加速构建。

  矿山修复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供图)

  矿山修复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供图)

  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修复废弃矿山(矿点)103个,消除地质环境隐患点56个。项目区根据大理石矿、花岗岩矿、石棉矿三个矿种类型,按照国家公园核心区、一般区、周缘区的特点,通过废弃矿山图斑点位的生态修复,打通被阻断的生态廊道,形成生态系统保护体系网络,进而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态功能,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生物多样性,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质量。(完)

来源: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