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向凉山捐赠“点亮阅读微心愿”图书10000册。(凉山州委宣传部 供图)
从宁波陈伟高老人千里赠书的山海情谊,到金江书院270载弦歌不辍;从2400余座农家书屋星罗棋布,到机场动车站24小时智慧书柜点亮旅途,全民阅读的春风正在为四川凉山这片土地注入澎湃文脉。
千里山海共书香
近日,在海拔2500米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小学,孩子们收到了一份跨越2000多公里的特殊礼物——来自宁波市镇海区的78岁老人陈伟高捐赠的600多册图书。这些书籍涵盖科普、文学、故事等多个领域。当彩色的书籍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教室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争先恐后地捧起书本,眼里充满了期待。
“孩子们,等你们翻开书本,可能看见宁波的港口,可能听见海浪的声音。读完书后,把你们的梦想画下来寄给我,好吗?”“好!”在三河小学,陈伟高和孩子们进行电话连线,鼓励他们通过阅读开阔视野。
“孩子们亲切地称陈伟高老人为‘捐书爷爷’。老人今年78岁,2008年退休后,他累计为四川、贵州等地的209所学校捐赠超过8万册书籍。”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小学老师冲尔日落说。
书院新生续文脉
位于四川省会理第一中学(简称“会理一中”)内的金江书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省内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书院类古建筑之一。这里环境清幽,是学子们汲取知识的重要场所。
“金江书院环境优美、绿意盎然,让我能够静下心来体会书籍带来的快乐。”会理一中学生李航宇说道。
近年来,会理一中致力于建设成为攀西地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美丽校园和智慧校园,借助金江书院场所优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金江书院有着270多年的历史,学校在传承历史、保护书院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生在这里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会理一中教师吕恒英介绍。
全域书香绘就新图景
近年来,凉山州始终把全民阅读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通过不断创新举措、完善机制,让书香“飘”进乡村,让阅读成为风尚。目前,全州共有农家书屋2404个,藏书800余万册;有图书馆18个,藏书335万册。各级图书馆设有24小时自助借阅区、多媒体阅读室、亲子阅读馆、古籍阅览室等功能区域,2024年接待读者150万人次。
为满足群众多样化阅读需求,凉山州在景区、商超、高铁站、飞机场等人流密集的场所建设了“公益书屋”“24小时图书借阅柜”等小型阅读空间100余个,并打造了会理四河漫郎空间、普格螺髻山景区、德昌新华书店等集阅读、娱乐、消费于一体的休闲文化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