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经过地域最广、行程最远、时间最长的省份,也是长征途中召开会议最多、发生重要战役战斗最多、经历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自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1935年1月进入四川,到红二、红四方面军1936年8月走出雪山草地,红军三大主力长征期间在四川境内转战一年零八个月,谱写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等脍炙人口的英雄史诗。从本期开始,四川“秘境”光影带你探访承载红色记忆的长征重要地标。
5月30日拍摄的四川雅安宝兴县境内海拔3350米的夹金山五道拐。这里是当年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时最为艰难的一段。这里设置有冲锋号浮雕,雕塑底座铭刻有“挑战极限 不胜不休”字样,体现出红军将士不惧艰险、永远向前的英雄气概。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5月30日拍摄的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的达维会师纪念碑。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5月3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拍摄的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巴中市通江县王坪村的这座由红军亲手为牺牲战友修建的陵园,始建于1934年7月,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图为3月31日,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小学学生列队准备向红军烈士献花。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1935年5月3日至9日,长征中的红军3万多人靠7条木船,在37名船工不分昼夜的帮助下,在这里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顺利渡江,出滇入川,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重要胜利。图为4月28日拍摄的四川会理皎平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