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5 05/3019:41:40 来源: 新华网

【四川“秘境”光影】长征足迹②山河壮歌

2025-05-30 19:41:40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四川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经过地域最广、行程最远、时间最长的省份,也是长征途中召开会议最多、发生重要战役战斗最多、经历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自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1935年1月进入四川,到红二、红四方面军1936年8月走出雪山草地,红军三大主力长征期间在四川境内转战一年零八个月,谱写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等脍炙人口的英雄史诗。本期四川“秘境”光影继续带你探访承载红色记忆的长征重要地标。

6月13日拍摄的鸡鸣三省大桥桥面。大桥所在的乌蒙山区“鸡鸣三省”之地,赤水河、渭河、果哈河劈崖而过,分属川滇黔三省。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在此召开了“鸡鸣三省”会议。新华社记者 张雅雯 摄

6月13日,站在鸡鸣三省大桥上俯瞰果哈河。新华社记者 张雅雯 摄

6月13日,站在鸡鸣三省大桥上俯瞰,渭河和果哈河在此汇成赤水河。新华社记者 张雅雯 摄

6月13日拍摄的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的红军总司令部旧址。“四渡赤水”期间,中央红军在古蔺县境内转战54天,足迹遍布现辖全部23个乡镇(街道),其中“二渡”“四渡”的渡口就在太平镇。新华社记者 张雅雯 摄

6月13日拍摄的太平古镇一角。新华社记者 张雅雯 摄

图为5月21日拍摄的彝海结盟纪念馆。1935年5月,长征中的红军与彝族兄弟在彝海畔歃血为盟,留下“彝海结盟”的佳话。新华社记者 尹恒 摄

图为5月21日拍摄的彝海。新华社记者 张雅雯 摄

【责任编辑:王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