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06/1017:44:18
乐至县委宣传部

陈毅故里景区“红色温度”的传承密码

信息2025-06-10 17:44:18
字体:
分享到:

近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举行,全国4688个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陈毅故里景区管委会位列其中。

陈毅故里景区。(乐至县委宣传部 供图)

“文明创建绝非一日之功,亦非虚名之争。”陈毅故里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始终认定,‘以创促优、以创促强’,让文明融于景区的每一次脉动。”这份认知成为景区管委会将创建工作融入景区肌理的根本逻辑。

景区管委会各部门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将文明创建从抽象理念分解为可量化、可执行的日常实践。数十次专题学习与主题党日淬炼着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党徽在一线闪耀”不仅是响亮口号,更是行动自觉:从景区入口处的周到引导,到展厅内的细致讲解,党员先锋岗的红袖章在往来人流中悄然传递着信任与温度。

为了摆脱“老景区”的桎梏,管委会启动了一场品质革新:陈毅故居旅游大道如玉带铺展,“弘毅之路”串联起散落的历史碎片,德胜广场则成为承载游客休憩与文化活动的开放客厅。

景区增设数百个停车位、数座生态旅游厕所、无障碍通道与电梯,核心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

旅游大道。(乐至县委宣传部 供图)

陈毅故里景区最深厚的魅力,在于其承载的宝贵精神财富。景区管委会精心策划“红梅立雪傲新春”诗词书画展,推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微党课,创作舞台剧《信仰的力量》,开发数十种文创产品。

“弘毅课堂”研学活动成为青少年思政教育的鲜活阵地;“五一劳动去 快乐游桑都”等文旅活动巧妙融合红色精神与乡土风情。

文明之花绚烂绽放,根须深扎于景区内外协同治理的土壤。在景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中,“垃圾不落地”从倡议转化为行动自觉。清晨七点,保洁员老杨的身影准时出现在“七塘映月”荷塘边:“现在游客习惯越来越好,烟头果皮很少见。”

三年的“攻坚”让景区焕然一新:四百余亩景观植物悄然舒展,数十户农房披上素雅外衣,“玉泉红韵”等节日景观点亮四季轮转,百余盏太阳能路灯不仅照亮了景区小道,也照亮了村民与游客的心头。

景区外,一场推动文明风尚延伸的变革也在进行。

旧居村村民张大爷见证了家乡变化:“从前靠几亩薄田,如今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依托景区辐射效应,旧居村建起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数千亩标准化粮油种植示范基地铺展成金色画卷,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的深度融合,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在景区入口处的志愿服务岗,“弘毅轻骑兵”志愿者蒲静正为游客递上雨伞。这支汇聚了二百余位志愿者的队伍,被游客亲切地称为“红色轻骑兵”。

景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全国文明单位”这份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们将以更高标准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以更实举措优化旅游体验。(完)

来源: 乐至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蔡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