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锦江区总工会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等战略部署,整合资源力量,围绕“立园满园”,推进“春熙行动”“白鹭计划”,突出机制创新、人才育新、服务焕新,切实通过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壮大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成都锦江经济开发区建设。
2025年锦江区“立园满园 锦才企成”主题招聘活动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举行。(成都市锦江区总工会 供图)
在突出机制创新方面,扩大“工会+”交流融合推进网。锦江区总工会联合区级相关部门,积极推进《锦江区关于支持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的十条措施》《锦江区关于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配套措施,扎实开展十万科创人才集聚行动,切实构建起“工会搭台、多方互动、企业参与、职工受益”的推动园区建设、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协同网络,形成“优化锦江数媒港平台,构建校院地企合作机制,推进新平台、新服务、新人才执行策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113”联动协同体系,推动锦江区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约落地边缘智能实验室、前沿类脑智能创新中心,与四川师大合作建立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推动更多高校科技成果在锦江经济开发区转化落地。
锦江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锦江工会切实当好职工‘娘家人’,当好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协同推动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资源精准对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累计推动企业挖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7项。”
在突出人才育新方面,提高“工会+”技能人才赋能率。锦江区总工会积极推进《锦江区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操作规程(试行)》,激发企业主体自主“选才荐才”权力,授予引才成效显著企业“引才育才示范单位”称号,有效激活创新主体按需引才活力,协同引进“锦江特聘专家”25名,高层次产业人才264名,落地市级“招才引智”类高能级项目7个。联合开展“校企双进”活动,给予企业交通、住宿、场地补贴,自主开展招聘活动20余场次,推动各企业提供优质就业岗位5000余个。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组织开展职工技能竞赛126场,建设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46个,165人获评各级劳模及先进工作者,26人获评成都工匠,512人被命名为“濯锦工匠”。先后举办“劳模工匠助企行”“人工智能科普展演”等交流活动18场。
在突出服务焕新方面,增强“工会+”创新创业贡献度。锦江区总工会推动出台《锦江区关于礼遇产业园区人才的十条措施》《锦江区礼遇濯锦工匠十条政策措施》,定制华西“医疗大礼包”、人才安居等高层次人才专属礼遇,推进工匠人才出行、就医等礼遇服务。联合区委组织部、各街道构建起以科创、商贸、青年人才服务中心为枢纽,11个街道人才邻里中心和狮享青年人才服务站等N个人才服务站为支点的“1+2+11+N”人才服务阵地体系,累计服务6.5万人次。联动成立人才发展促进会,整合“锦江人才大数据平台”“锦江人才超市”等系统数据,常态化提供岗位2.2万余个,实现企业招人才、人才找岗位“一键直达”。
锦江区举办“新质生产力实践者说”主题沙龙活动,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成都市锦江区总工会 供图)
锦江区柳江街道总工会负责人表示,街道工会围绕锦江软件园“一道九园”产业分布,依托信息化、数智化手段,为115家企业提供“一楼宇一特色”的特色服务,先后举办推进新质生产力沙龙、论坛、专家讲座20场、劳模工匠进企业120人次,服务新质生产力企业120家。(曾刚 钟平 陈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