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5 08/0518:19:45 来源: 新华网

四川自贡:以“盐龙灯食”为笔,绘世界文旅名城新图景

2025-08-05 18:19:45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新华网成都8月5日电(吴晓)彩灯照亮巴黎夜空、恐龙IP走进各国孩子的梦境、千年盐井的天车与现代研学人群隔空对话……“十四五”以来,四川省自贡市以“盐龙灯食”文化IP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跨越。截至2025年5月,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68.8亿元;中华彩灯大世界、方特恐龙王国等项目累计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

  从千年遗产的活化传承到全域旅游的“破圈”生长,自贡正以“文旅兴市”为笔描绘世界文旅名城新图景。

  这是在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上拍摄的彩灯灯组(无人机照片)。新华网发(曹鹏 摄)

  IP破圈

  从地域符号到全球文化名片

  “盐龙灯食”是自贡的文化密码。“十四五”期间,自贡通过产业融合、科技赋能与国际传播,让这些地域符号蜕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一盏灯,照亮文化出海路。中华彩灯大世界,这片550亩的光影乐园,不仅是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更成为自贡灯会“点亮世界”的桥头堡。从“进博会+彩灯”到“冬奥会+彩灯”,自贡彩灯已点亮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夜空。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引爆全网150亿流量,是其“破圈”影响力的生动注脚。彩灯,已不仅是节庆符号,更是年出口额超7746万美元的文化产业支柱。

  2025年6月5日,在位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中国彩灯博物馆,来自德国的游客在参观灯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一条龙,引爆远古IP热。总投资31亿元的自贡方特恐龙王国开园即成爆款,自2022年开园至今,累计接待游客441.39万人次。以“时空龙骑士”城市超级IP为核心,衍生出主题玩偶、餐饮、游乐设施等160多款产品,授权签约金额达600余万元,动画片播出覆盖19个国家和地区。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恐龙,从沉睡的化石,跃升为跨越国界的文化符号。

  图为自贡恐龙博物馆。(自贡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一捧盐,感受千年文化韵。盐业历史博物馆新馆蓝图已绘就,预计2027年竣工。千年盐道重焕生机,邓关观音阁抗战盐运文化陈列馆、艾叶盐业历史陈列馆等相继落成。源通井、吉成井等5座天车完成维修,自贡盐业遗产成功叩响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大门。古老的盐井流淌着不竭的文化活水。

  一道食,尽显人间烟火气。自贡盐帮菜以“味厚香浓、辣鲜刺激”的风格闻名,成为饕客舌尖上的难忘记忆。盐帮菜文化更是从舌尖走向产业,沿滩区王家大院盐帮菜博物馆筹建在即,“皇家贡盐”奶茶、文创冰淇淋等网红产品引爆味蕾,“名菜、名街、名厨、名节”工程持续发力,让餐桌美味升级为文旅消费新亮点,带动餐饮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如今,“盐龙灯食”已形成立体化传播格局,共同构筑起自贡走向世界的“文化坐标系”。

  这是2025年6月4日在四川省自贡市自贡亘古龙腾科技有限公司拍摄的即将发往海外的仿真恐龙成品。(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业态融合

  从单点景区到全域体验网络

  打破“景区孤岛”效应,构建“处处是景、时时可游”的全域旅游生态,是自贡“十四五”文旅发展的重要突破。通过“文旅+”的乘数效应,自贡将分散的资源串联成线、整合成片,形成多业态融合的体验网络。

  大安区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荣县入选天府旅游特色县,两地均跻身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赵化古镇、中华彩灯大世界新晋国家4A级景区;自流井老街、华商釜溪里创成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天府旅游名镇、4个天府旅游名村、17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星罗棋布,呈现一幅全域旅游新画卷。

  图为仙市古镇。(自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在产品创新上,“红色芳华之旅”“盐龙灯亲子研学之旅”等17条精品线路,如灵动丝带,串联起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燊海井、仙市古镇等核心景点。自贡恐龙博物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燊海井入选四川省首批地学研学旅行基地,“荣县吴玉章故居陈列馆”“卢德铭故居”成为省级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全年开展研学活动超千场次。乡村旅游同样亮点纷呈,G348沿线乡村旅游带初具规模,尖山桃花会、贡井荷花季等主题活动每年吸引游客超450万人次,樟林隐宿、石笋山居等精品民宿成为“乡愁”的新载体。节会经济的辐射效应也在持续放大。自贡国际恐龙文化旅游节创新推出“恐龙探秘季”等三大主题、17个子活动,联动“惊奇自贡”春季活动形成全域联动的节会矩阵。

  从“一日游”到“多日留”,从走马观花到深度沉浸,自贡全域旅游格局已见雏形,“处处可消费、时时有体验”的文旅生态正在形成。

  文脉传承

  从保护留存到活态创新实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自贡“十四五”期间坚持“保护为先、活化为要”,让历史文脉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为文旅发展注入深厚底蕴。

  文物保护方面,全市文物建筑修缮三年行动成效显著,艾叶天福井天车再现雄姿,江姐故居修缮工程荣获全省文物保护利用优秀项目,230处文保单位和37处井盐历史文化遗迹完成测绘。贡井区创新社会力量认养文保机制,7处遗产敞开怀抱,让公众成为守护者。

  图为燊海井。(自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自贡扎染等5个“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品牌、4个省级优秀非遗工坊脱颖而出;四川轻化工大学与企业共建扎染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发54款衍生品;彩灯传统制作技艺与迪斯尼、HelloKitty等国际IP合作,推动“制造彩灯”向“智造彩灯”转型,传统工艺绽放时代光彩。

  从文物保护到“活态化利用”,从非遗小众传承到大众参与,自贡以文化传承赋能文旅发展,实现了“保护—传承—创新”的良性循环。千年文脉,如同盐都地下的卤水,被智慧的天车不断汲取、提升,最终化为滋养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根”与“魂”。(完)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