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5 08/1414:24:11 来源: 新华网

华西口腔医院使用国产单孔机器人完成高难微创手术

2025-08-14 14:24:11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新华网成都8月14日电(吴晓)没有传统手术颈部巨大的“L”形切口,只有一个隐藏在耳后发际线内的微小入口。三支灵巧的“蛇形”机械臂通过这一单孔通道,在高清3D内窥镜的指引下,精准剥离淋巴组织、精细辨认并保护面神经与副神经,随后无缝衔接经口入路完成功能修复重建。

“我以为会留一条大疤,没想到什么都看不出来。”术后,患者王先生(化名)在病房里对着镜子,如释重负。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团队宣布,依托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术锐”单孔多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团队已成功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头颈肿瘤微创手术。其中,团队成功实施“单孔机器人辅助下经耳后发际线入路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创新“机器人颈清联合经口即刻修复重建”一体化手术。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团队使用“术锐”单孔多臂腔镜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供图)

据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头颈外科手术,历来被誉为外科领域的“险峰”。其难度在于解剖的复杂性:头颈部分布着为大脑供血的颈动脉及分支、维系面部表情的面神经、控制肩颈部活动的副神经等关键结构,操作的“毫厘之差”即是“天壤之别”。

“我们的初心非常明确:能不能在根治肿瘤的前提下,把疤痕藏起来,把功能留下来,把尊严‘还’给患者?”团队负责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副主任朱桂全表示,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对患者生命质量的深度关怀。面对这一临床“痛点”,华西口腔团队携手国产“术锐”机器人,以单孔技术给出了答案。

据了解,单孔机器人辅助下经耳后发际线入路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是一种“极限微创”的术式。医生仅在患者耳后发际线内设计一个约6至7厘米的切口,“术锐”机器人的蛇形仿生多关节机械臂便能通过此单一通道,在皮下建立起精准的手术空间。高清三维视野将解剖结构放大十余倍,使医生能清晰辨认并完整保留细如发丝的副神经及其他重要神经血管。

运用机器人颈清+经口修复重建一体化手术,将原本可能需要两次手术、多次麻醉的复杂流程合而为一,减少了患者的创伤,缩短了住院周期。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两项创新术式证明了国产单孔机器人不仅能在狭窄空间内完成精细切除,更能结合重建修复方案,实现治疗的完整闭环。未来,团队计划联合国内多家顶尖医疗中心,开展更大样本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不断优化手术流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完)

【责任编辑:蔡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