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重构产业发展逻辑,打开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产业兴镇:全链升级的破茧之路
“粉友们,今天请跟随镜头到我的梨园来吧!看,梨果已经挂满了枝头,我今天就来疏果。”三会村7组村民阳湘一边给梨园里的梨树疏果,一边给粉丝们现场直播,让网友们真真切切看到梨子的生长过程。类似阳湘的新型农民在五龙镇还有很多,他们一边干活一边与网友互动,把当地水果及其他土特产“种”在网络上,产品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已被订购一空。
五龙镇产业园区里果蔬飘香。(苍溪县委宣传部 供图)
近年来,五龙镇通过集约土地1.2万亩,打造“立体农业带”,构建起多元产业格局。有机粮油种植区里,金黄色的麦浪在1200亩麦田里轻轻摇曳翻滚,似在诉说着丰收的期待。猕猴桃园内,果农们正仔细为果树去除杂草,400亩猕猴桃树在阳光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五龙镇党委书记张兴中介绍,目前镇内苍溪梨种植区达3100亩,蜂糖李800亩,果蔬、果药、果粮套种面积达2300亩。同时,全镇粮食作物生产面积突破2.5万亩,粮油产量达1.25万吨,年均增长5%,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镇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以特色产业为核心,龙头企业为牵引,构建起以苍溪梨、中药材种植、蜂糖李等产业为支点的现代农业园区,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入园务工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五龙镇镇长李兴强补充说,五龙镇发动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及零散土地发展庭院经济,种植特色品种或差异化产品;成立技术服务中心,实施“三统一”种植模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产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协议,降低生产风险。“大园区+小庭院”的互补模式,实现规模化与差异化发展的有机统一,激活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今年4月,研学旅游正当时,三会村研学基地里人气爆棚,村民们忙着带领游客体验农事活动。“创新的‘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模式,让13家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五龙镇副镇长陈学军介绍,目前合作社已覆盖全镇65%农户,农民从土地的使用者转变为产业的股东,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人。
今年是五龙镇引入泸州乌鸡的第三年,采用“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不仅富了百姓,还充实了集体经济。
生态美镇:“三生融合”的生态蝶变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五龙镇走出了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之路。
四川省苍溪县五龙民宿产业。(苍溪县委宣传部 供图)
如今,五龙镇正构建“外联高速、内畅村镇”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与广南高速、212国道的无缝接驳,实施玉龙村、嘉龙村等道路建设项目,打通了与城区的“30分钟产业通道”。
沿着蜿蜒的游步道前行,五龙镇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依托自然沟壑、森林、流水、怪石等生态资源,打造的“五龙七景”各具特色。4.5公里的骑游道上,骑行爱好者们享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14公里的游步道形成乡村旅游交通环线,6处民宿餐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水之间,装修古朴典雅,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丰收节期间,热闹非凡,游客们参与农事体验,感受丰收的喜悦;年猪宴上,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五龙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因地制宜采用“调节池+多级厌氧池+人工湿地+资源化利用”模式进行污水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处理后的水全部用于灌溉,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污水处理过后,既能够浇灌农田,剩余的还可以给老百姓自主使用,很方便。”三会村村民沈志忠说。
走进农田,太阳能杀虫灯在田间闪烁,生物防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养殖场里,环保设施齐全,畜禽粪便实现资源化利用。通过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五龙镇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结合。(张百顺 陈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