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26日至28日,京津冀携手成渝区域文旅交流推广活动在重庆市南岸区举办,活动中以“金秋十月去哪儿?万千气象成都行”为主题开展文旅推介,通过多维布局、精准施策、服务升级,以“少必入川”千年文化内涵为牵引,向全国市民游客展现蓉城金秋魅力,为跨区域文旅协同注入“成都力量”。
锚定区域协同,共筑文旅发展新格局
活动中,成都积极推动京津冀成渝地区自驾游协会、旅行社签署合作备忘录,聚焦“反季节游客互送、特色线路共建、文旅产品共推、新兴业态共育”核心方向。
同时,成都牵头组织京津冀与成渝地区房车露营自驾旅游协会沟通会、文旅企业交流会,围绕重点文旅项目合作模式、跨区域服务标准统一等关键议题深入研讨,推动形成“资源互补、优势叠加、合作共赢”的文旅联动机制。
活动现场。(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大会现场带来巴蜀特色演出。(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成渝携手启新章,“少必入川”激活文旅新共鸣
成都以“图文讲解+互动问答”形式,依托“少必入川”的深厚文旅底蕴,围绕“欢度双节”“蓉城囍事”“华彩金秋”“荣耀时刻”四大板块,推出覆盖全人群、全场景的文旅产品体系,全力满足市民游客多元化体验需求。
欢度双节激活青春活力。紧扣中秋、国庆“双节”契机,成都统筹开展天府新区幸福生活节、天府双塔光影秀等百余个节庆项目,同步打造“青年文创市集”等年轻化场景,将传统节日氛围与时尚元素深度融合,让青年群体在参与中感受蓉城活力。
蓉城囍事传承文化根脉。在锦江、邛崃、天府新区等地同步举办特色囍事活动,设置婚恋咨询等便民服务环节,既传承中华传统婚俗文化,又为青年群体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推动“传统民俗”向“生活场景”转化。
华彩金秋涵养文艺情怀。依托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联动效应,布局40余个文博展览、60余场精品演出,配套开展“青年艺术沙龙”,形成“观展+赏演+交流”的文化矩阵,让市民游客在金秋时节尽享艺术盛宴。
荣耀时刻点燃运动激情。引进ATP250网球赛等高能级赛事,策划“青春跑团”等互动活动,将“体育竞技”与“文旅体验”结合,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此外,成都统筹推出9大类、近70条“寻迹追光”主题线路,全面覆盖人文探访、自然观光、美食体验、创新创业等场景,为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一站式”出行方案。
成都文旅推介官现场推介。(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释放政策红利,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
成都还推出一系列精准化、多元化的惠民政策,让市民游客“游得实惠、玩得舒心”。
联合美团、携程等四大平台发放第二轮500万元住宿消费券;联动京东发放8500万元电商补贴,覆盖1.6万家门店的超4000万元餐饮消费券及3000张“满301减300”免单券。推出“大型营业性演出门票持有者,可在演出前后2天实名免费参观武侯祠等指定博物馆”政策,打通“观演+文博”消费链路;并联动滴滴打车推出多场景文旅打车礼包,降低出行成本。推进消费支付便利化,完善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更新外语标识与双语菜单,发布《成都商圈行李寄存指南》,打造“国际范、便利化”的文旅消费环境。
强化服务保障,筑牢舒心出行新支撑
成都坚持“宠客”的发展思想,从交通出行、场馆服务等关键环节入手,推出一系列智慧化、便民化举措,全力保障双节期间市民游客出行顺畅。
设立整合客流监控、GPS定位功能的智慧站牌,通过32寸电子屏清晰展示车辆到站信息及地铁、飞机、“K线”等换乘标识;建设智慧候车亭,提供休息场所、无线充电、自助寄存柜、无线网络及自助售卖机等服务,让出行更便捷。
成都交警联合平台发布假期“两公布一提示”,依托“蓉e行”实时查询路况避堵;采用“空地协同”机制应对绕城车流,实施应急车道“弹性开放”与景区“便利停”措施;国庆期间每日7点至19点,市域内机动车轻微事故(无人员伤亡、车损较小)可通过“交管12123”App“事故视频快处”功能远程定责,最快10分钟完成处理;9月30日、10月7日至8日期间地铁末班车运营延长50至60分钟,全力疏解客流。
成都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等重点文博场馆国庆期间延时开放,让市民游客有更充足的时间感受蓉城文化魅力,切实提升出行获得感。
搭建展示平台,擦亮蓉城文旅新名片
活动期间专门开设文旅消费市集,设置“非遗好物”“文创集锦”“爱上阅览”“户外潮玩”四大主题展区,集中展示云居寺特色文创、葫芦雕刻等非遗传承与传统工艺产品,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成都文化底蕴。
现场签约仪式。(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下一步,成都将持续深化与京津冀、成渝地区的文旅协作,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优化服务保障体系,以“万千气象”的文旅魅力,诚邀全国市民游客走进蓉城、感受蓉城,共同书写跨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