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遂宁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十四五”时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成就。从会上获悉,遂宁连续四年获评省级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好”等次,并两次荣获“乡村振兴先进市”称号,连续四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中获评“好”等次。
这一系列亮眼成绩的背后,源于遂宁五年来始终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系统谋划、扎实推进,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遂宁全域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遂宁样板区建设。五年来,遂宁累计建成粮油作物千亩高产展示片88个、集中连片5万亩以上的优质水稻基地4个,粮食产量稳定在144万吨以上,粮食安全根基持续巩固。
农业生产条件同步提升。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54.88万亩、改造提升9.8万亩,累计建成面积达169.69万亩,“6+2”骨干水利工程全面建成,发展“楼房式”立体智慧猪场18栋,建成万亩以上蔬菜基地10个、水果基地6个,200亩以上渔业池塘养殖基地10个。
据统计,2025年前3季度,遂宁全市小春粮食产量30.1万吨,生猪出栏244.53万头,增速均居全省第一,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稳定供给。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遂宁构建了严密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体系。全市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022名,落实网格员1.1万名,累计纳入监测对象6769户15811人,风险消除率为84.4%。“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得到有效巩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发放学生资助资金6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065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遂宁谋划打造“3+3”优势特色产业链,即畜牧、粮油、蔬菜3个百亿级和水果、水产、食药同源3个十亿级产业链,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7个。
乡村建设行动也取得积极进展。遂宁实施乡村振兴“1151”示范工程,按照“五美”标准累计建成259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置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100%、83.58%、95.45%、95.75%。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2.17%,建成乡村道路1950公里,4G网络实现村村通。在乡村治理方面,“一长五联+”治理模式覆盖974个村,文明村镇创建成果丰硕,各类“村字号”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遂宁稳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规模经营率达48.03%。射洪市入围全省强县扩权赋能改革和市域副中心培育名单。“新农人”试点工作累计认定登记6222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效盘活,通过交易平台成交金额达4.73亿元,创新推出的“农房增信贷”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聂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