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1 10/21 16:46:52来源: 新华网

国社@四川|当年百姓目送长征队伍翻雪山 如今“天村”发生巨变

2021-10-21 16:46:52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新华社成都10月21日电 题:当年百姓目送长征队伍翻雪山 如今“天村”发生巨变

  新华社记者惠小勇、童芳、康锦谦

  “红军离开乡城的时候,队伍长得很,村子里的人一直望了一整天。”79岁的四川乡城县水洼乡那拉岗村藏族村民洛绒泽仁坐在火塘边,慢悠悠地为记者讲述着红军长征的故事。

  1936年5月,红六军团路过乡城县,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在此地休整了7天。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之际,洛绒泽仁向新华社记者讲述了爷爷告诉他的故事:红军对老百姓好,帮老百姓打土匪,和老百姓一起劳动,一起生活。红军离开的时候,很多老百姓在村子里眺望,目送着长长的队伍翻过村后茫茫雪山。

  这是四川乡城县水洼乡那拉岗村新立的“天村”碑。新华社记者惠小勇 摄

  洛绒泽仁所在的村子并不大,只有23户人家。但这里是乡城县海拔最高的村子之一,有3800多米。多年前一位摄影师来到村子,从山下望去,看到云雾之间的村子直通天际,由此那拉岗村又有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叫“天村”。

  44岁的现任村支书格绒藏珠介绍,“天村”过去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生产生活主要靠采集松茸、虫草和种植、养殖业维持。交通尤其闭塞,村民们去一趟县城得徒步花上两天时间,特产药材和食用菌也很难销出去,大家守着美丽的风景,却过着贫穷的日子,村里很多人只上完小学就回村务农了。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政策落实到村子之后,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栋栋石头砌成的藏房点缀在层林尽染的山林间,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种着鲜花,村子里整洁干净,水、电都通了,无线网络也覆盖了。2016年中央财政项目资金1375万元用于修建一条全长17.4公里的柏油通村路。这几年,每户人家都有了拖拉机、摩托车,用上了冰箱、洗衣机,其中10户还买了小轿车。

  当记者走进洛绒泽仁屋内的时候,屋内的温暖和香气立刻驱散了深秋高原的寒意。他身前摆着糌粑、酥油茶和小米粥,房顶上吊着腊肉,电视里播放着红军故事纪录片。

  格绒藏珠告诉记者,共产党的军队当年路过乡城,为老百姓打仗,现在共产党人也在为村民们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

  图为那拉岗村老人洛绒泽仁。新华社记者刘坤 摄

  “在党的好政策带动下,日子会过得更好。”格绒藏珠说,村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除了传统的畜牧和采集,还希望凭借村子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文化旅游,村民活动中心二楼已经建起了干净整洁的民宿。

  图为那拉岗村党支部在开会讨论森林防火问题。新华社记者刘坤 摄

  村子里还新来了一个年轻人,他是四川能投集团派来驻村的向举。他已经在村子里工作三个多月了。据他介绍,根据当地政府规划,四川能投集团定点帮扶那拉岗村,拟计划帮助村子打造文旅产业,其中包括帮助村民打造厕所、石屋外墙、院坝围墙风貌,为当地村民做文旅服务相关知识培训,谋划高山畜牧养殖、奇特旅游等。

  条件改善、产业发展的同时,那拉岗村的基层民主也在不断进步,村内事务实行“四议两公开”,遇事公平公正公开地协商解决,与邻近乡村因自然资源发生的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图为那拉岗村一景。新华社记者康锦谦 摄

  乡风民俗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村民们改掉了过去乱倒垃圾的旧习惯,上山采摘松茸、虫草会主动把矿泉水瓶等生活垃圾收集起来带下山。

  更大的变化是村民的思想观念。29岁村民格桑曲札只上过小学,在学习管理民宿时明显感到有些吃力。他告诉记者,有文化才能更快地致富,他一定要让自己的两个孩子上大学。

【责任编辑:蒋燕】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