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1 10/26 10:25:07来源: 新华网

泸州合江县:修通一条路带动一个产业激活一个村

信息 2021-10-26 10:25:07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下着雨,泸州合江县白鹿镇江合村不少村民经过新修的水泥路来到田间,开始一天的生产生活。这条路,是今年江合村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一条贯穿六组、七组、八组、九组的4.95公里公路。这条路的修建,不仅解决村民就近务工创收问题,还为川渝交界乡村花椒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路修通了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

  一条“便民路”

  打通村内断头路,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

  据介绍,该项目新建4.5米宽产业道路2.4公里、3.5米宽机耕道4.95公里、2.5米宽生产便道2公里,新建100立方米蓄水池两个,总投资677万元。

  “这个项目位于川渝合作花椒产业示范园区内,以川渝合作花椒产业为依托,通过项目建设发挥合江山之骄品牌效益,进一步做大做强,助农增收,为成渝地区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合江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镠介绍,之所以选择在江合村实施该以工代赈项目,就是想通过园区产业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江合村、袁湾村农户种植花椒。该项目实施后,不仅让园区与周边县、镇、村道路更畅通、行程更短,还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资金的撬动作用,在两地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川渝合作花椒产业示范园区。

  “以前这些地方根本开不进车子,只有骑摩托车进来。遇到下雨天,摩托车行驶都困难。”白鹿镇江合村九组组长古和明谈到,项目建成前,村里的道路很多都是断头石子路,出行很不方便,有的村民到镇上办事,需要绕行几公里,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有的群众还受过伤。

  该项目建成后,将打通江合村马夫河、竹林湾和袁湾村唐三井、周家沟的断头路,为江合村、袁湾村村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项目福泽江合村4个组、袁湾村3个组,共700余户村民,按每公里减少出行费用0.2元计算,全年能够为村民节省出行费用39.27万元。

  除了为村民节省交通费用外,道路完工后,还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以前肥料都要自己背进来,只能人工收割水稻。现在路通了,收割机开进稻田收割,成本大大降低,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村民但勇说。

  特色花椒产业

  一条“致富路”

  村民自建挣工资,为村里修路更卖力

  要致富,先修路。作为合江县的以工代赈项目,江合村的这条水泥路让村民致富方式更加简单直接。

  该项目确定后,江合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最终决定由村民自建方式实施。这样的建设方式,为村里提供了50余个工作岗位。“会议明确用工人员向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倾斜,解决他们的收入问题。同时,也让因疫情原因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得到就近务工机会,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合江县委组织部信息股股长、派驻江合村第一书记韩波介绍说。

  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征地、协调等工作非常顺利。该项目6月动工建设,8月在江合村的4.95公里机耕道基本完工。

  “我家8口人,有3人参与道路建设,保守估计收入不低于2万元。”但勇说,以前他在广东、重庆等地打工,离家远,“现在回到家乡给村里修路,不担心拿不到工资,干起活路来更卖力”。一旁的古和明说道,村里修路,不但不花钱,还让你赚钱,“想着这是给村民自己修路,我们对道路质量要求更高了。”

  江合村党群服务中心公告栏张贴有8月劳务报酬发放台账,不少参与道路建设村民的工资都在8000元左右。江合村党支部书记胡于会介绍,村上对参与道路建设的村民工资进行登记造册,并在党群服务中心张贴公示。初步统计,该道路建设仅江合村涉及的人工工资就近50万元,分发到160余位村民手中。

  一条“产业路”

  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区域合作的乡村振兴典范

  近年来,合江县和重庆市江津区立足川渝两地花椒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在两地毗邻地区合作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工代赈产业示范园。而这个产业示范园,就位于江合村。根据规划,合江县白鹿镇江合村、袁湾村和江津区石蟆镇六贡村、正林村,按“小组团、大园区”模式,建设16万亩以花椒为主的产业示范园区,力争利用3-5年时间,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区域合作的乡村振兴典范。目前,江合村花椒种植面积有3000余亩,生花椒年产量已超过7.5万公斤,年增加村民收入近100万元。

  胡于会说,江合村公路的建成,为村内花椒产业注入了新活力。“现在肥料都是一车一车地拉进来,村民种花椒更方便了,成本也更低了。”但勇说,成本降低了,花椒销售价格基本稳定,相当于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这让他们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希望。(李婷玉)

【责任编辑:徐梦帆】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9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