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1 11/03 09:24:08来源: 四川日报

泸州以产业创新、营城创新、制度创新为抓手——打造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新磁场”

2021-11-03 09:24:08    来源: 四川日报
字体:
分享到:

  11月2日,泸州国家高新区,全球最大的差速器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办理环评、能评等手续。9月底签约,今年底开工,近100天时间内,这个总投资8亿元的项目在泸州“一路小跑”。建成投产后,一个年产1000万套差速器总成及其配套产品的基地,将在泸州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在泸州临港大道一旁,泸州聚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西南最大的钻井材料生产基地。依托该企业,泸州市龙马潭区有望成为西南加重剂、支撑剂生产交易中心。

  引进一家企业,造就一个基地;造就一个基地,构建一条产业链条。这是泸州推动产业创新的举措之一。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支持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强化产教融合和技术创新应用,促进资源能源高效开发、产业提档升级和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泸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要以产业创新、营城创新、制度创新为抓手,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增强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竞争力服务力聚合力。

  转型

  “链长”牵头挂帅,围绕产业链做文章

  化工、机械、能源、酿酒产业一直是泸州的传统支柱产业。2011年,因天然气资源枯竭,泸州成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才能优化产业“基因”,焕发新动能?泸州的答案是:在“产业转型”上做文章,提升城市竞争力。

  10月13日,在位于泸州市白酒产业园区的醉清风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小曲清香数字化酿造车间,几十台机器正在运作,蒸煮好的高粱正被传送带运至摊晾区。

  “从投粮到出酒,我们已基本实现小曲清香白酒生产全流程机械化。待年底二期设备上齐后,预计年产1万吨小曲清香白酒基酒。”醉清风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宣传企划主管邓菡宇表示。

  如今,白酒,化工、机械、能源等传统产业不断转向多元化、循环化、高端化、智能化。同时,新兴产业也在快速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终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在泸州快速聚集,泸州国家高新区、白酒产业园区、航空航天产业园区、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等园区拔地而起,泸州正着力打造千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前三季度,泸州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业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

  转型之旅不断延长。

  8月,泸州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实行优势产业生态链链长制,13名市领导牵头挂帅为“链长”,分别围绕7大重点工业产业,推进产业链建设。

  “一条产业链,关联着上下游多家企业和机构。只有将企业和机构‘串’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泸州市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链驻企服务专员张伟表示,走访调研企业、听取企业需求是近段时间的发力点,“只有了解问题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补链强链延链。”

  让长板更长,将短板补齐。随着高铁开通,泸州也在新消费场景上做足功夫。当前,泸州正大力塑造酒城特色场景、休闲游购场景、多元服务场景、康养度假场景等。

  更新

  从老城到新城,优化空间功能布局

  很长一段时间里,泸州的商业、教育、医疗功能集中在老城区中心半岛,建筑老旧、空间拥挤。这恰是倒逼泸州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功能布局的最大动力。2014年底,泸州提出在城市的西南部,沿长江、沱江两岸规划两江新城。自此,这个“新泸州”便承担了拓宽城市承载力的重要使命。

  七年时间,通过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城大骨架,一手抓城市功能配套,招大引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两江新城范围内建成区面积达61.5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新城骨架基本形成。不少泸州人已在这里落户,成为新城人。

  老城区也在大变样。2020年,泸州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功能不全、管理不善等问题。

  “以前房子老旧、电线外露、路面凹凸不平,有很多隐患。现在,小区变美了,安逸得很呢。”今昔对比,龙马潭区鱼塘街道希望大道90号金和苑小区住户何少绣感触颇深。

  金和苑小区地处龙马潭区城乡接合部,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一度因脏乱差等问题让小区居民生活不便。大家曾多次尝试改变,都因改造资金难整合、改造目标不统一等原因而搁浅。2020年12月,龙马潭区整合专项资金,通过问需于民, 形成“必选项+自选项”改造清单,找到金和苑小区改造的突破口。

  城市更新,让泸州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推陈出新。

  今年9月,新建成的龙马高中迎来首批学生入学。龙马潭区委书记靳地胜介绍,近几年全区投入近20亿元建设学校。2021年到2025年,还将投入50亿元,新(改)建学校18所。

  泸州还通过建设老年公寓,和当地老年大学、医院等合作,依托当地丰富的医疗资源,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泸州正通过营城创新,持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的价值、品质、颜值,增强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服务力,让老城焕发新活力。”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破局

  用制度破壁垒,提升城市聚合力

  泸州拥有水公铁空立体交通枢纽和六大国家级开放功能平台。如何将平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推进制度创新,打造创新资源承载地、开放创新示范区和人才先行区,提升城市聚集力,是泸州的破局之举。

  “前两天我办理企业开设手续,只提供了1个申报材料,签订了1份承诺书,当场就领到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泸州临港文创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倩茹说,实行“准入即准营”清单制后,没想到这么迅速。

  “准入即准营”清单制,是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在全省率先试行推出的制度创新成果。实施以来,泸州300多家企业享受到这项改革红利。截至10月,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62项,其中6项创新成果获全国推广或表扬。

  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8月,泸州开出聚集人才的针对性良方——

  《泸州市“酒城创新人才聚集行动”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在全市实施聚集创新人才“六大工程”。除通过“真金白银”、人才公寓、安居补助、岗位激励等组合拳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外,方案还首次提出有效就业岗位概念,为企业引才育才提供最大支持。

  泸州还通过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制定了新建扩建职业院校、发放留泸稳定就业奖励、职业培训奖励等措施,助力打造泸州职业教育这块牌子。”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周毅表示。

  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酒城泸州正向着这一目标奋进。(记者 高启龙 范芮菱)

【责任编辑:李婷玉】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2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