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1 11/26 17:37:03来源: 封面新闻

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正式挂牌

2021-11-26 17:37:03    来源: 封面新闻
字体:
分享到:

  经过2200多年发展,如今的都江堰灌区已发展成为覆盖成都、德阳、绵阳、资阳、遂宁、眉山、内江等7市40县(市、区),灌溉面积超1130万亩的特大型灌区。

  今年4月,这个突破了成都平原并涵盖其邻近广大丘陵地区的特大灌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四川省委编委印发通知,将水利厅所属的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外江管理处、黑龙滩灌区管理处等8个事业单位及相关职能整合到省都管局,并更名为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为“省都发中心”)。

  更名之后,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水利改革的宏伟蓝图徐徐铺开。

  11月26日上午,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正式挂牌。此次挂牌,标志着都江堰一体化改革正式落地,更是喻示着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将成为都江堰灌区新的守护者、管理者和开拓者。

  都江堰灌区如何改革?又如何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11月26日,记者从四川省都发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朱泽华处得到了答案。

  “不仅是更名 更是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

  “更名是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的第一步。”省都发中心主任朱泽华介绍,省都管局设立于1978年12月,隶属于当时的四川省水利水电局。都江堰管理局下设东风渠管理处、人民渠管理处等6个灌区管理处。

  当时,整个都江堰灌区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处核算”管理原则,即由省级水利部门统一领导,省都管局和灌区各管理处分级管理,各灌区管理处自行核算。

  在此次更名前,省都管局和灌区内的各水管单位(灌区管理处)都是省水利厅的直属事业单位,原本设定的“上下级关系”变成了“兄弟单位”。具体来说,就像省都管局与灌区水管单位的联系,只是负责制定每年的都江堰来水分配方案,水交到各水管单位后,主要的工作联系就基本到此为止了。

  朱泽华指出,分级管理的问题在于名义上灌区水管单位是管理局的下设单位,但实际人、财、物全是分开的。这样的管理制度这让都江堰灌区在后续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是以一种各自独立运行又松散联结的形式运行的。

  从汉朝设置都水掾后,国家开始直接参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经过一两千年发展,都江堰及其灌区管理体制也在发生变化。朱泽华说,当年省都管局成立时,本应是都江堰灌区一体化改革的起点。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改革交棒到了省都发中心手中。而省都管局更名为省都发中心,就是都江堰灌区一体化改革的再起步。

  “不仅是更名,更是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今年5月,四川省水利厅党组提出新时期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工作思路,三年内“把都江堰灌区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的要求。一个月后,都江堰灌区举行一体化改革推进会,奠定了改革基调——明确改革任务、时间节点、任务分工,深入研究制定绩效工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重点工作机制,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灌区榜样’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对于建设灌区榜样,四川水利人给予的评价是,这是新时期都江堰传承千古文明、续写古堰华章的历史命题,也是都江堰高质量发展支撑区域发展新格局的现实命题。

  回顾历史,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中华民族水利史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已逾2270余年。20多个世纪以来,都江堰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治水思想,秉承“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理念,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持续发展、历久弥新,至今润泽和造福着天府人民。

  目前,都江堰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130万亩,覆盖成都、德阳、绵阳、遂宁、资阳、乐山、眉山等7市40县市区的大型水网,是四川省“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盆地腹部区“主水网”的骨干工程,以占全省不到二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集中了全省三分之一的人口,提供了四分之一的粮食产量,贡献了近一半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四川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但万万不能想到的是,都江堰灌区目前也面临水资源短缺、发展新动能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灌区高质量发展。倘若,再延续传统治理惯性,重复原有的简单再生产模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时代需求。

  “‘灌区榜样’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朱泽华提出,当前,都江堰面临着供水保障要求更高、工程体系不够完备、运行机制亟待完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等新形势、新问题。但经过持续的建设与发展,都江堰在工程设施、文化内涵、服务灌区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在此基础上,只要全面推进灌区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推进大发展、推动大突破”,方能重新找准都江堰在新时期的角色定位,实现都江堰这一千古工程永续利用、润泽千秋、惠泽百姓的内生需要和必然要求。

  “敢想敢干敢成,以高标准制定行动纲领”

  改革不是一句口号,背后涉及到干部人事管理、绩效工资分配、财务收支管理、供水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方方面面,可谓千条丝、万条线。朱泽华认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既然是必然、可行的,那就要敢想敢干敢成,以高标准制定行动纲领。

  而今年5月,水利厅党组提出的新时期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工作思路就是目标和方向。

  立足“三新一高”,齐心聚力促发展。以水为基、服务民生;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系统治理、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对于定量标准,都江堰灌区力争达到领先或者第一:对标水利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体系,达到全国大型灌区领先;对标《四川省现代化灌区导则》5大类13项指标,达到全省第一。

  对于定性标准,将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对标“人类文明重要标志”,提升都江堰文化符号的国内外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对标水利部《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达到省委省政府、社会各界、灌区群众、干部职工四满意。

  据了解,本次都江堰灌区榜样建设,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用半年的时间精心准备、用两年的时间强力推进、再用半年的时间总结提升,确保三年内全面完成十大重点行动。(记者 邹阿江 柴枫桔 陈彦霏 魏唯)

【责任编辑:李婷玉】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04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