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1 11/30 14:16:24来源: 新华网

雅安荥经:大相岭放归基地让大熊猫回归自然、适应自然

信息 2021-11-30 14:16:24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日前,从雅安市荥经县获悉,大相岭大熊猫生态适应性放归基地自2018年投用以来,已有“和雨”“星辰”“倩倩”三只大熊猫入住基地,进行野化训练。目前,三只野化个体适应良好,健康状况优良,表现出与野生大熊猫相似的活动模式特征。

  大相岭大熊猫生态适应性放归基地。

  据悉,大相岭放归基地是“4·20”芦山地震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的重点项目。“4·20”芦山地震后,按照灾后重建规划,国家投入重建资金5000余万元在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了大相岭大熊猫生态适应性放归基地。随后荥经县政府又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运营大相岭放归基地,以期通过野化训练圈养大熊猫个体,放归野外,改善大相岭野生大熊猫基因单一性,促进种群复壮,避免该种群灭绝。

  大相岭放归基地坐落于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马草河区域,海拔1998~2500米,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分布的核心地带,分布有八月竹、冷箭竹等大熊猫主食竹,山势较为复杂,水源丰富,是理想的大熊猫栖息地。

  大相岭大熊猫生态适应性放归基地。

  大相岭放归基地分为办公生活区和野化适应区。办公生活区设有宣教中心、科研楼、实验楼、管理中心及临时圈养场等。野化适应区占地3000亩,集野化训练及放归前适应于一体,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大熊猫野化训练基地,可同时容纳4只大熊猫野化放归过渡性训练和2只大熊猫野化放归适应性训练。

  大相岭放归基地还组织开展各类社区共建项目,为周边社区带来新技术和新信息,引导居民适度发展符合保护要求的生态产业,加大就业培训服务力度,推动居民转产就业,促进社区经济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保护区设立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周边具备劳动力的居民从事辅助保护和监测等工作,为周边社区民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帅梦迪 廖晨露)

【责任编辑:吴晓】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1307112811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