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新繁街道汪家村,近年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探索了乡村旅游新形态——共享庭院,共享经济。
近日,全国首批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出炉,成都市蒲江县上榜。按照要求,示范区将打造成为生产轻简智能高效、产业体系健全发达、经营主体集中活跃、产品绿色安全高质的标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蒲江县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成都市全面构建城乡融合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市把握“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努力探索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市紧扣“高质量发展攻坚年”主题,扎实推动“三农”工作。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97.97亿元,同比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65元,同比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5%,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构筑坚实“三农”基础。
建圈强链成德眉资打造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典范
今年9月,首届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在位于成都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国内外种业领军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育种创新、生物技术等内容开展高端对话。
作为西南地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区,天府现代种业园聚力打造10万平方米高品质种业科创空间,建成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等国省级重大功能平台,打造集科技研发、双创孵化、博览交易为一体的种业经济新高地。
近年来,成都市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聚焦产业链条强链、补链、延链,加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各层级农业园区培育建设力度,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进一步稳固农业基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园区93个。
在产业前端,成都市聚焦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在产业中端,突出粮食、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招引中化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8.39万亩;在产业后端,突出农产品加工物流提升价值链,建设16个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园区(基地),构建以“天府源”品牌为核心的品牌体系。
成都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并非单打独斗。今年9月,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提出构建协同体系、升级产业体系、建设“米袋子、菜篮子”供应体系、打造千亿级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等24项重点任务。
为确保相关措施落地落实,成德眉资将建立跨区域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编制农业农村区域空间规划“一张图”,打造成渝乃至国内城市群地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典范。
价值转化走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
走进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鲜道·幸福里”,丛丛翠竹、幽幽林盘尽收眼底,造型别致的帐篷餐厅环绕湖畔。夜幕降临,桨声灯影、欢歌热舞的场景令人流连忘返。
大雨村几年前还是个无人问津的小村落。2020年,村里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依托川西林盘自然生态美学人文价值,打造“鲜道·幸福里”农商文旅综合体,将餐饮与音乐融合,创建音乐咖吧、音浪火锅、灯光音乐秀、乐享悦舍民宿等特色消费场景,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成都市将川西林盘作为乡村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初步形成以绿道为纽带,川西林盘、精品民宿等相互支撑的旅游目的地,“十三五”末乡村旅游总收入较“十二五”末增长294%,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基本形成。
按照规划,到2022年底前全市将完成规划建设保护修复1000个川西林盘、重点打造100个高品质精品林盘的目标任务,展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动人图景。截至目前,全市启动保护修复川西林盘795个,建成健身休闲步道4965公里,“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成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接下来,成都将进一步突出“农”的生态赋能、“商”的价值逻辑、“文”的品质浸润、“旅”的聚人引流、“体”的品牌集聚作用,升级打造一批功能复合多元的绿道型、山水型、郊野型、人文型、街区型、产业型消费空间,营造创新引领的机会场景、交互耦合的生产场景、多元体验的生活场景和诗意栖居的生态场景。
联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
城乡融合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作为拥有超过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成都农业农村发展鲜明的特征是“大城市带大农村”。
今年2月,《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成都市聚焦试验区五大改革任务,以“十大基础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化各项改革配套集成,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供给。
今年以来,成都市强化改革赋能,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制定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开展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加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4个专项工作方案,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成果进一步巩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73%。特别是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697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社区)达710个。
同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五年过渡期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筑牢返贫致贫防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86个脱贫村为重点,确定17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提升村(其中省级17个、市级100个、县级55个),支持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等项目;实施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开展乡村工匠、文化传承、乡村旅游等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育行动;建立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支持保障机制,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形成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
践行新理念,奋进新征程。如今,在广袤的天府大地上,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文弦 图片由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