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的核心场馆之一——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第24届冬奥会昨晚圆满落下帷幕,中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用一次次突破推动中国冰雪运动实现新跨越。带着中国式浪漫和“双奥情怀”,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风采,赢得了广泛赞誉。
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之中。今年6月,“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将迎来一场全世界最青春的体育比拼,向世界呈现一场“国际范、中国风、巴蜀味”的体育盛事。20天来,本报记者在北京见证了冬奥会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改变。相隔2000公里,成都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推进大运会筹备过程中,也正经历着类似的变化与发展。
办赛营城尽展文化魅力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冬奥会特许商品专卖店门口,抢购“冰墩墩”的人群,直到冬奥会闭幕依然络绎不绝。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浓浓的冬奥氛围让史上首座“双奥之城”散发着新的活力。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展示冰雪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舞台,也成为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今年6月,成都大运会将接棒北京冬奥会。古蜀文明和天府文化将借着大运会的青春翅膀,又一次传遍全世界,为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写下厚重的一笔。
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结束冬奥会征程后已返回美国,但却开始想念在北京的生活,“我非常喜欢中国人和中国美食及文化。”在她的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照片。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很多外国运动员着迷。从北京冬奥会会徽、吉祥物、火种灯、奖牌、制服,到冬奥会场馆设计,每一处细节都展示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彰显着中国元素的魅力。
北京冬奥会各个比赛场馆都有独特的文化印记。“雪如意”“雪飞天”“雪游龙”……这一个个场馆的名字凸显匠心独运的文化底蕴;冬奥赛场上,运动员服装和装备上展示着中国龙、山水画,这也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冬奥会与农历春节相遇,赛场内外充满浓郁的年俗,很多运动员都学会了用中文说“新年快乐!”;在颁奖仪式上,礼仪人员的“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更是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中国风”几乎贯穿整个北京冬奥会的点点滴滴,运动之美与文化之美完美结合。
在赛场外,很多非注册记者活跃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他们逛故宫、爬长城、包饺子、感受传统的北京胡同生活,北京的独特文化魅力借着冬奥会又一次传向全世界。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成都大运会主题展览也亮相2022北京新闻中心。富含天府文化元素的火炬“蓉火”、吉祥物“蓉宝宝”受到追捧,成都非遗“五朵金花”让人赞不绝口,成都木偶戏变脸更让人大开眼界……这些都是成都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缩影。
今年6月,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成都后,将可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顶端发现“太阳神鸟”的踪迹。具有唐代风格的东安阁与体育场呼应,同样萃取了成都文化元素进行点缀。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吉祥物“蓉宝宝”已提前出圈,广受追捧,
此外,成都大运会众多特许商品都蕴含着天府文化特色,蜀锦、蜀绣、川茶等成都特色产品向全球展现着成都的生活美学。杜甫草堂、武侯祠、宽窄巷子、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文化地标早已是很多人来成都后必去的打卡地。同时,各文化旅游景点的“大运集市”将为八方来客提供非遗产品和大运文创……
北京冬奥会让世界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成都大运会也将让世界又一次看见中国之美、天府之美。成都有着4000多年的文明史、2300多年的建城史。正如奥运会冠军、成都大运会形象大使冯喆所说,成都大运会将以天府文化为依托,让成都以崭新的城市面貌面向世界。
社区体育助推全民健身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行当晚,北京石景山区高井路冬奥社区文化广场的大屏幕前,社区居民早早来到这里,一起观看开幕式。自2019年5月高井路社区被北京冬奥组委授牌成为“冬奥社区”以来,不到3年时间,曾经的老旧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社区居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冬奥让城市更美好”。伴随着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深入推进,以成都大运会为依托,成都同样在社区用共建共治共享行动为广大居民带来生活的改变。市民身边的社区运动角越来越多,城市绿道成为人们日常健身的首选,正如很多成都市民所说:“大运让我们生活更幸福!”
“举办一届奥运会,其目的不仅是要实现办赛精彩,为广大运动员公平竞技、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平台,更大价值还在于为公众、主办城市、国家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带来更多可以长期受益的有形或无形的奥运遗产。”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中的一段话。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记者也走访了石景山区高井路冬奥社区,很难想象一切变化都是在过去3年里发生的。“这里原来是老旧小区,面积小、基础设施薄弱,现在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改造。环境变好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冰雪基地体验运动的乐趣。”社区居民赵先生说。
位于北京东城区的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是全世界首个“双奥社区”。顾拜旦、萨马兰奇、罗格和巴赫的一组奥林匹克人物塑像,让这里充满奥运气息。这片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文化街区与奥运结缘,修建了服务于周边居民的体育文化中心和社区公园。群众体育活动随处可见,打太极、广场舞、跑步……古老社区散发出运动的活力。此外,借助冬奥会,北京城内很多社区都利用自身微小空间进行了改造,让市民有了更多进行文体活动的空间。这些都是冬奥会留给北京的重要遗产。
成都举办大运会,同样体现着办赛、营城、兴业的综合成效。以创建世界赛事名城为契机,以成都大运会为依托,成都也制定了《社区“爱成都·迎大运”共建共治共享行动方案》,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激发办赛营城新动能。
成华区府青路三段立交桥下,原本的闲置空地被改造成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府青运动空间。这里不但成为周围社区居民的健身场所,也成为成都又一处网红运动打卡地;武侯区浆洗街街道七道堰社区的“社区运动角”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让很多居民主动走出家门……“15分钟健身圈”正慢慢成为现实。
2021年7月,成都发布全国首个《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为“家门口”运动空间的规划打造,提供了科学的标准指南。城市“金角银边”新建、改造的运动空间不断涌现,仅2021年新增社区运动空间就超过50处。此外,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提升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成都社区运动节活动也覆盖全年,一个个全民健身新场景展现在市民眼前,这些都将是成都大运会留给市民的宝贵遗产。
科技赋能造福市民生活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科技盛会。一系列高科技在冬奥会上的成功应用,呈现了一届让世界为之惊叹的精彩盛会,这些高科技在赛后的推广应用,将惠及每一个普通人。作为大运会的举办地,成都频频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以“科技+”助力体育创新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为“智慧大运”提供科技支撑,这同样将在未来造福市民生活。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8K、裸眼3D等一系列数字技术的支撑,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场美轮美奂、精彩绝伦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全世界的客人都记住了奥运村餐厅里自主炒菜机器人带来的美味;“智能防疫员”一秒内可完成身份识别、智能测温等8个查验环节,实现安全、便捷、快速通行;“冰丝带”的建设者创新性地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使“冰丝带”不断刷新着各项竞技纪录,成为“最快的冰”;云顶滑雪公园里一套极具科技含量的防风系统(室外雪上项目场地防风网技术),为运动员提供了更优越的比赛环境;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赛场上的出色表现,也离不开科技对训练的强有力支撑。在2月16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召开的科技冬奥相关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介绍,本届冬奥会先后测试和使用了200多项技术,涉及60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充分彰显了科技创新的力量。
科技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北京冬奥会,一大批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使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这场科技盛宴中,也离不开成都力量。比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舞台设备控制系统就是成都炎兴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四川华体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智慧路灯也成为张家口崇礼赛区的有力保障。这些在北京冬奥会上得到实践验证的科技创新项目,在即将到来的成都大运会上也将一展身手。
围绕“智慧大运”的理念,成都发布了《成都大运会智能智慧十大应用场景清单》,10组智能应用场景包括智能环境清洁、智能消杀服务、智能测温防护、智能颁奖礼仪、智能体育展示、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导览系统和智能保健医疗,每个场景聚焦大运会需求,借助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加快赛事资源的场景化、数字化、IP化,实现智慧办赛。
成都大运会将同样是展示成都科技力量的一次盛会。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不但能够让体育赛事更加精彩,也能够推动成都体育科技的创新探索,带动体育产业全新发展。而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今后能够服务广大市民,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绿色理念成就公园城市
“水立方”变成“冰立方”、首钢工业遗产化身“雪飞天”、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于各个赛场、三大赛区26个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低碳实践,已成为美丽中国亮丽底色的实践典范,为后代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可持续性奥运遗产。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最绿色”的奥运会。而成都大运会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深的世界级青年运动盛会,也将吸引全球青年群体共同加入绿色大运的减碳行动中。东安湖体育公园被国际大体联命名为世界大运公园,不仅完美体现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探索成果 ,也和成都大运会“绿色”理念相互呼应。
北京的天很蓝,这是前来采访的记者们总会谈论的一个话题,这也是“绿色冬奥”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从场馆设计到基础设施建设,从能源供应到生活服务,“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冬奥筹备举办全过程。2月8日,谷爱凌在首钢大跳台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老旧工业厂房变身现代化冰场,冷却塔与奥运五环标志交相辉映,冬奥会促成了首钢园区的华丽转身。冬奥会结束后,首钢滑雪大跳台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永久保留的滑雪大跳台场地。除了冬季用于雪上竞赛外,在其他三个季节它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改造成为滑水、滑草甚至小轮车等运动的场地。这里也将作为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而成为冬奥遗产,让“绿色办奥”经典永留存。“北京冬奥会的绿色理念,有中国意义也有世界意义。”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副主任杜少中说。
远在2000公里之外的成都,同样在为办好一届“绿色大运会”而加紧筹备着。成都大运会正在积极推进各项碳减排措施,努力将成都大运会打造为碳中和“先锋赛会”,绿色健康低碳已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方式;在大运会场馆高新体育中心周边的中和片区,环境绿化打造造福市民;通过拆违增绿、拆墙透绿、增花筑景,形成布局合理、空间通透、植被丰富、景观多元、功能复合的公园城市新场景,“开门见绿”正逐步实现;锦江公园、青龙湖公园、江滩公园等10个成都大运会主题公园不断提升着市民幸福感。
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彰显生态价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
用生态底色拼合城市空间,营造健康运动新场景,一座大美公园城市的美好形象已经跃然画卷之上!(记者 陈浩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