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2 03/10 16:53:01来源: 新华网

国社@四川|脱贫后的“悬崖村” 就这样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2022-03-10 16:53:01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新华社成都3月10日电(记者吴光于)大凉山腹地,绝壁千仞。在四川昭觉县阿土列尔村,山间的缓坡上种着玉米和黄豆,林地里是成片的花椒和核桃,猕猴攀枝跳跃,画眉啼声婉转,仿佛一个“世外桃源”。然而,下山要爬17段危险的藤梯,为了买包盐就要耗去大半天。山上的收成在山下卖不出好价钱,因为大家都知道,卖不完的东西不会再背回去。

  2016年春天,15个孩子在3位家长的护送下从山下的勒尔小学出发,走崖壁,爬藤梯,踏上回家的路。这一幕被记者拍了下来。报道刊发后,“悬崖村”的名字不胫而走,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

  曾经,老百姓渴望修路。然而当地发改部门测算发现,修路耗资需要4000万元以上,而当时村庄所在的昭觉县全年财政收入只有1亿元。

  脱贫,关键在精准。扶贫干部们反复调研、征求老百姓意见,做出因地制宜的决定——先架一条安全的钢铁“天梯”,发展特色产业,搬迁一部分群众……这是“悬崖村”的“绣花”功夫。

  钢铁“天梯”用去了6000多根钢管,有2556级,造价100万元。加了扶手,更加安全,让上山的时间减少了1个小时。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欣喜地展示了“悬崖村”新旧“天梯”对比照片。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的悬崖钢梯上,“悬崖村”村民沿着钢梯下山(2020年5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梯子架好后4个月,村里就嫁进来6个外村的新娘。人们终于敢把冰箱、洗衣机背上山。有了通信基站,开通了无人机邮路,种脐橙、栽油橄榄、养蜜蜂……

  用上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直播带货,曾经奋力想挣脱悬崖的某色拉博因为钢梯上的矫健身姿成了“网红”。当地政府成立了旅游公司,建起了集装箱酒店和“天空营地”,“自带流量”的某色拉博当起了酒店管理员和导游。

  2020年5月,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村里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进了65公里外的新居。

  南北通透、背山面水、紧邻繁华,这是曾经悬崖上的许多代人一直梦想的生活环境。便民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点半课堂”、超市,实施样样齐全。当地政府还在安置点建了彝绣工坊,搞起厨师培训,办起服装厂、电子厂和塑钢厂。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州昭觉县、布拖县、美姑县等7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被称为“中国最贫困角落”之一的大凉山整体摆脱贫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将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一步一个台阶,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我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如期实现摆脱绝对贫困的目标。这个艰苦卓绝的过程,堪比攀爬一条无形的“天梯”。

  今日的“悬崖村”,已成为众多国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入云的天梯上,还承载着一个通往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

【责任编辑:蒋燕】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5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