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成都市科技局召开2022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总结2021年科技创新工作,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科技创新交上了怎样的“答卷”?据介绍,2021年,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挂牌运行;搭建创新平台方面,成都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总数达215个;新增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集聚战略科学家,新增两院院士3名,集聚12个院士团队在蓉开展项目合作、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主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82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13家,总数居中西部城市第1、全国第6;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2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帮助14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61.5亿元融资;聚集创新资源,建设“科创通”服务平台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中排名第39位。
定下“任务书”,明确“路线图”,会议对2022年的科技创新工作也进行了部署。
2022年,成都将坚持一手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手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赋能发展三大能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建设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产业建圈强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抓实党建工作6个方面重点抓好10件大事。
成都将启动一批水稻、油菜等优势领域的种子资源科技攻关,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农技咨询服务,力争全年培训活动达300场次以上,实施农业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力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家。同时,通过揭榜挂帅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实施科技治气专项行动,完成新建科普基地15家的民生目标。
围绕推动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成都将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并梳理形成219个建设项目清单,重点推动72个创新平台项目落地实施;全面运行天府实验室,挂牌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高水平实体化运行,并试点科研项目揭榜制,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探索科研经费“包干+负面清单”制。
6月,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办。为给成都大运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成都市科技局将持续梳理场馆科技项目与产品应用情况,聚焦本地赛区需求,植入一批新技术、应用一批新产品,并讲好大运科技项目故事。
此外,成都将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通过辅导课、面对面等形式,推动更多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同时,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激活金融“活水”,通过研发投入、人才服务、科技金融政策“组合拳”服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