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2 03/29 09:55:10来源: 新华网

国社@四川|荒山变花海!看“三无村”如何“跳”上致富路

2022-03-29 09:55:10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新华社成都3月28日电(记者任硌、张海磊、尹恒)开车行驶在川北丘陵间,层层叠叠的良田、错落有致的民居、竞相开放的油菜花……一幅幅春意盎然的乡村美景图映入眼帘。汽车拐进一个小村,远远便看到一片花海掩映着的“跳蹬河山庄”几个大字。

  进入山庄,仿佛来到一片世外桃源,桃林、李子林间人影绰绰,赏花、散步、拍照,好不热闹。跳蹬河村党支部书记胡江正忙着招呼客人。

俯瞰跳蹬河村(2022年3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尹恒 摄

  跳蹬河村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因有条小河贯穿全村,以前没有桥,群众往来两岸要踩着河里石礅子跳过去而得名。曾因“全村无产业、增收无来源、发展无带动”成为远近闻名的“三无村”。

  “现在我们已经跳跃着奔小康了。”看着村里产业发展红火,村民干劲十足,胡江对这几年全村走过的共富之路颇有感慨。

  2014年,因父亲生病,常年在外工作的他返乡发展。“当时村里的地一半以上撂荒,坡上杂草高得人都没法走,村民们能出去的都走了。”带着为村子谋改变的想法,那一年胡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几个村干部大多在外打过工,看着眼前屋里皆是老幼、坡上尽是荒地的村子,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胡江说,改革开放初期开始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让农村充满了活力,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又面临劳动力大量外出、土地撂荒增多的新情况。

  反复的思考和外出取经后,他们决定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村办企业合作社发展水果产业。“把零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干大事。”

  全村要转型发展产业,但村民们还有顾虑。于是,包括胡江在内的几名村干部率先入股15万元,整治撂荒地。看到村干部的决心,群众逐渐加入。最终以土地、劳务、现金等三种形式入股,再加上用土地经营权贷款和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共筹资500多万元。

  如今,经过几年发展,昔日的荒山如今已经种植300亩桃园、320亩柑橘、80亩脆李、200亩套种蔬菜,还发展林下养殖300亩。每年从春天开始,村里漫山遍野一片片花海。

  但“单卖水果赚不了什么钱”的苦恼随之而来。怎么办?胡江又打起花的主意,何不“以花引蝶”,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

  胡江的想法得到村民一致赞同。从2016年底动工,到2017年7月完工,由跳蹬河村村民自己规划设计,自己施工建设,总投资235万元,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跳蹬河山庄”村级酒店拔地而起。山庄共两层,古色古香,集餐饮、住宿、会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这是3月10日拍摄的“跳蹬河山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尹恒 摄

  随之而来的“请专业管理团队成本太高”的问题又一度困扰大家。胡江打听到村民陈友英以前曾在外地酒店工作过,便请她到村级酒店负责管理,每月支付给她2000元的工资。如今,在跳蹬河村,不少村民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山庄的“供货商”、服务员,还是合作社的股东。

  今年2月24日,是跳蹬河村2021年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分红的日子。分红现场,村民们依次在发放清单上核实金额、签名、摁手印,美滋滋地把钱带回家。当天陈友英也靠股份分红、土地租金和工资收入领到了5万多元。

  胡江介绍,2021年,跳蹬河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40万元,其中群众共分红100万元,集体组织入账40万元,带动村民就近就业50余人。当年,该合作社还成功入选由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典型案例,成为四川省入选的两家农民合作社之一。

  “我家门前这条河,名字仍叫跳蹬河。共产党架起致富桥,一路跳跃一路歌……”当地本土作家作词的一首《跳蹬河之歌》在村里广为传唱。

  “跳蹬河村‘跳上’共同富裕路靠的是共力、共情、共享!”站在山庄二楼,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胡江不禁感慨,曾经那个冷冷清清的小山村一去不复返了。

【责任编辑:李婷玉】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1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