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2 04/01 10:04:18来源: 新华网

国社@四川|来看看,新农人的手机里都有些什么“宝贝”?

2022-04-01 10:04:18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新华社成都3月31日电(记者 卢宥伊)72岁的覃政富生活在四川达州宣汉县清溪镇锣寨村,今年初,覃大爷斥资千余元购入了一台智能手机,每个月的花费不到百元。从“与在外打工的女儿视频”到刷短视频“瞧稀奇”,他开始逐渐接受并喜欢上了这种全新的交互方式。

覃政富做完农活就会去场镇散步,如今他还多了一个兴趣爱好——玩手机。新华社记者 卢宥伊 摄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同步享受信息社会的便利。记者走访四川省达州市多个区县,发现数字经济正在改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手机里有“新农具”

  “青花椒采摘季,我不用去基地,在家就能通过手机控制冻库的温度湿度。”四川达州,80后新农人黎春来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里的“冻库遥控器”,通过一款手机软件,他可以在家直接操作冻库,还能看到花椒市场数据,方便分析、管理库存。

  “去年青花椒刚上市时大约28元,如果能通过冻库管理,行情好时能卖到34元。”七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黎春来和他的合伙人管理着达州市达川区桥湾镇2600亩青花椒产业。

80后新农人黎春来给记者展示可以远程进行冻库管理的app。新华社记者 卢宥伊 摄

  手机里有“大市场”

  “叮,您有新订单了。”达州市达川区赖巴石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90后小伙杨强的手机里每天至少能收到2、30次这样的推送。

  过去,部分西部县域地区由于交通条件欠发达,人才技术和资本难流入,农民常常遭遇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014年,杨强回乡创业,先后养过鸡、鸵鸟、孔雀,因为缺乏经验、信息闭塞,一度亏光了本钱。

  绝望之中,他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条站在泥泞土地里给自家土鸡求销路的视频,没曾想一下获得了近40万的点赞,网友纷纷留言给他鼓劲加油,滞销的土鸡和鸡蛋很快销售一空。

杨强的电商直播间吸引了几位年轻人回乡,在他的平台工作。新华社记者 卢宥伊 摄

  “我的手机里几乎安装了所有的电商平台应用,现在还在指导周边的乡亲们搞生产。”杨强和妻子尝到了信息时代的甜头。在区委区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小两口在废弃的村小张罗起了电商直播间,向粉丝展示他们在柑橘地里劳作、制作腊鸡的原生态生活,还吸引了几个年轻人回乡,在他的直播平台工作,一个月底薪就有三、四千元。

  手机里有“明白账”

  “确实很方便,我每个月的粮食补贴、带病还乡待遇发放情况,一点开就能看得到。”59岁的达州市宣汉县蒲江街道明月村村民夏仕玖刚刚登陆“清廉乡村”掌上平台,就收到了一笔村财务支出信息推送。“以后想看村上的收入支出等账目,不用专门跑到村委去了。”

夏仕玖通过“清廉乡村”掌上平台查看村上的账务公开信息。新华社记者 卢宥伊 摄

  2021年来,达州市宣汉县纪委监委将全县423个村(社区)的财务、项目、惠民政策等信息通过宣汉“清廉乡村”掌上平台实时动态公开,及时给村民交上一本“明白账”。

【责任编辑:李婷玉】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