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2 04/20 19:43:01来源: 人民网

共建产业生态圈 成德“一条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信息 2022-04-20 19:43:01    来源: 人民网
字体:
分享到:

  立足成都,服务西南,链接全国。

  3月31日,中航智一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资本合作框架协议在成都市金牛区政府签约,总投资50亿元,总部研发基地设在成都市金牛区,生产基地设在德阳市什邡市。

  4月,什邡。总投资80亿元的欣旺达什邡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计划建设2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完全达产后预估可实现130亿元产值,实现年税收4亿元。

  “我们还拟投资50亿元,在成都东部新区建智能硬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与什邡的生产基地形成配套产业链。”相关负责人介绍。

  项目布局接二连三,进一步拉开了成德同城化在产业融合领域的新序幕。

  作为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德阳位于成都北部,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仅可以保障城际配送,促进成都城市圈联动,探索构建同城化保供新路径;同时,在辐射西南、大中转大集散方面也具备先天优势。

  依托成都,融入成都,发展德阳——对德阳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新鲜命题。

  围绕产业融合,成德两地不断加快推进。2021年12月,四川省同城化办公室联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等,共同编制完成《成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开展全国首个都市圈全面体检分析。报告显示,在强中心引领发展下,近十年来德眉资对成都产业支撑度不断增强。其中,成德协同度最高,资金联系最为紧密,总部位于成都的企业在德阳开建分公司的数量最多……

  一直以来,成德两地积极打破空间“藩篱”,相向而行,成为相邻相生的“圈”内好友。“协同”“合作”,已成为两地之间产业共建高频词。

  协调联动“一盘棋”

  金-什推进密切合作

  从成都向北驶过彭州,来到什邡,顺着北京大道,便是什邡经开区。

  中航智一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将落地在此。

  作为国内工业级无人直升机行业头部企业,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成德同城化区域合作,整合德阳在通航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以及成都在人才科研上的优势,共同打造无人机研发、制造、销售一体化基地和民品结算中心。该项目在未来10年,营业收入合计将不低于100亿元,年度经济贡献不低于2.7亿元。

  作为成德同城化示范项目,这是成都金牛区和什邡市合作的第一个研发项目。

  项目落地的背后,源于什邡、成都金牛区在产业领域携手合作的力度。

  我重“生产”,你重“研发”,什邡与金牛区正共造产业集群。

  今年2月,什邡市牵手成都金牛区举行两轮签约,双方共同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缔结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金牛城投集团与什邡恒新公司签订《金什合作园区投资开发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将以总部研发在金牛、生产制造在什邡的思路,构建金什合作园区,探索成德眉资同城化跨区域发展合作新模式。

  在产业合作方面,两地将在通用航空、绿色建筑、生物医药、时尚服装等产业上共建共赢,在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同推共享,在旅游康养、特色产品推广上互动共赢。什邡还共享金牛区招商资源,两地共同谋划飞地经济、共建园区、联合招商等合作模式。

  金牛携手什邡,是双方强强联合、抱团发展的必然选择——

  什邡是蓉北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土地资源丰富,通用航空、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空间广阔;

  金牛作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的“桥头堡”,大院大所聚集、创新资源丰富,航天系、轨道系产业引领作用不断激发。

  两地握指成拳、抱团合作,不断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联动共进的发展新格局,正打造成德眉资同城化的示范标杆。

  受惠于什邡与金牛区的牵手合作,2月14日,拟投资约77亿元的振烨(什邡)高性能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正式落户什邡经开区,并以此打造以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为主,集团区域总部、供应链公司等为辅的产业链集群。

  其中,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项目拟投资约60亿元,占地770亩,总体达产后年产值约240亿元,年税收约4亿元。其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将有效提升什邡新材料产业水平,推动打造什邡新材料千亿产业。

  “项目预计今年6月开工建设。德阳市资源丰富,营商环境良好,是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的好地方。我们将全力以赴,调集各方优势资源,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力争项目早日建成投用。”振烨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林烨表示。

  不止是金牛区和什邡。如今,广汉已联合成都新都区、西南石油大学共建全省首个跨市域油气产业生态圈;彭州、什邡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组建蓉北乡村振兴(彭什交界地带)协同融合发展管委会、四川彭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建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交界地带融合发展。

  “成、德两地达成的一揽子合作协议,正是两地产业协同发展的润滑剂和新动能。”德阳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合作共建“一条链”

  聚力推进产业布局

  得益于成德同城化的快速发展,德阳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迅猛。

  为落实好成都都市圈新能源汽车协同推广机制,推动都市圈新能源汽车产业“建圈强链”,1月26日,德阳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线正式启动运营。首批投入的10辆燃料电池公交车由位于德阳经开区的东方电气和蜀都客车联合研制。东方电气提供最核心的燃料电池发动机、驱动电机及控制器,蜀都客车提供整车。

  而早在2018年,两企业联合研制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就已在成都市郫都区投入使用。成德两地着力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配套合作,使四川继广东之后,成为全国第2个开展氢燃料电池客车商业示范运行的省份。

  同样在德阳经开区,总投资66亿元的三环科技电子元器件及先进材料生产项目正在全面建设,现场一片繁忙。

  据三环科技相关责任人介绍,今年是三环科技项目建设的关键一年。自入驻德阳后,已有氧化铝陶瓷基板、陶瓷封装基座两个产品投产。新建厂房争取在今年完工,力争实现新的突破,带来更多就业岗位。

  三环集团目前已与成都金牛区签约,拟投资建设成都研究院和新产品新材料研发制造项目,打造集科技研发、高端制造、技术支持、培训展示等于一体的研发中心和人才中心,成为电子元件研发智造产业新高地。

  同样“研发在成都、制造在德阳”的,还有亨通精密新材料。

  “项目于3月开工,预计明年3月一期将投产。”德阳经开区亨通精密新材料项目经理余方介绍,公司早在多年前就在成都设立研发机构,此次在德阳开工的项目将着力于解决新能源领域的高端精密材料难题,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248亩,总投资50亿元,年产各类高端电子铜箔5万吨。

  “现在我们生产的材料达到了4.5微米,比头发丝十分之一还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余方说,亨通正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基地、精密高端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

  在绵竹,川发龙蟒也准备投资上百亿元建动力电池厂。3月22日,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开工,投资金额高达120亿元,该项目主要建设20万吨/年磷酸铁锂、20万吨/年磷酸铁及配套设施。

  同时,该项目将与成都汽车产业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川发龙蟒通过投建该项目切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细分领域,可丰富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实现强链、补链、延链,与成都汽车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川发龙蟒相关负责人说。

  “这些项目将加强新能源动力电池方面与成都上下游配套关系,形成从原材料到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及铜箔生产再到锂电池成品电池生产的完整生态产业链条,加快德阳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德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研发在成都、制造在德阳”的成德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正加快构建。

  分工协同“一家亲”

  共建优势产业集群

  供应采购环节相互补充、你来我往,一批成德企业实现了高效分工、共同发展。

  放眼成德两地,正加大强强联合力度,围绕汽车、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在德阳广汉,今年3月,德阳高新一汽解放商用车广汉基地项目(一期)主体完工。该项目属于成德同城化发展2022年重大项目和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6亿元,建成年产10万辆生产能力的一汽解放品牌中、高端商用车生产基地,6月将实现首车下线,12月实现量产,正积极融入成都汽车产业生态圈。项目建成后将构建商用车零部件供应链生态圈,推动西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如今的广汉,聚焦汽车、工业应用、消费电子、军工航天等领域,加强了与电子科大、华为、百度等行业领军者合作,引进培育孵化一批设计、制造、封测和系统集成的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打造中国西部智能传感谷。

  目前,“中国西部传感谷”规划方案发布,四川省传感器创新中心分中心、四川省传感器产业孵化中心正式在德阳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揭牌,首批吸纳8家企业入驻。

  在共建产业集群上,成德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不断加码奋进,去年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中国西部唯一一个获批的跨市域产业集群,目前拥有能源装备企业2685户。其中,规上企业766户,实现产值超2000亿元。同时,成德两地共同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一港两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成功开行中缅国际测试班列德阳三星堆号。德阳“科创通”平台正式上线。

  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推进是关键。在《成德临港经济带建设方案(2021-2025年)》170个项目中,实施德阳产业项目就有57个,总投资1082.3亿元;《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2022年重大项目清单》194个项目中,实施德阳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项目20个,总投资约712.36亿元。其中,总投资大于100亿元项目1个,总投资大于50亿元的项目5个,总投资大于10亿元项目15个,项目总体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较高。

  “目前,德阳市累计承接成都企业有300余家,37家企业在成都设立研发机构,正积极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与成都联合开展招商,引入大批新材料、新能源项目。”德阳市协同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德两地正以这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为抓手,发挥成都创新、德阳制造的比较优势,深化“头部+配套”“研发+制造”“总部+基地”发展模式,加强产业合作互动和科技创新协同,培育上下成链、左右配套、优势互补、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圈,进一步夯实成都都市圈产业支撑。(秦琴)

【责任编辑:蒋燕】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1307112857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