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2 09/11 12:56:01来源: 新华网

国社@四川|特写:一个小山村的震后48小时

2022-09-11 12:56:01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新华社成都9月11日电(记者薛晨)住上了帐篷、吃上了热饭、受伤的及时得到了救治……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后,挖角村凭借村民自救和外部救援的力量,在短短两天内走出了“孤岛困境”。

  挖角村位于四川石棉县王岗坪乡,距离此次泸定6.8级地震的震中仅30余公里。9月5日12时52分地震发生后,村里有3个村民小组失联,生死未卜;道路、房屋受损严重,村子失去与外界联系,伤员无法转运、灾情无法上报、救援力量无法进入。

  “刚跑出来,房子就塌了,站稳都很难。”回忆起地震时的情形,挖角村的村党总支书记王德清仍心有余悸。地震发生时,他拉起妻子就往屋外跑,跑的过程中他的右腿被飞石砸伤,妻子的腰也被砸伤。

  待震感减弱,王德清逐渐缓过神来,他从车中取来了扩音喇叭,挨家挨户招呼村民们撤离到空旷的菜市场避险。

  此刻,救人是第一要务。王德清带动挖角村80多名共产党员,从危房中、废墟里救出不少被困村民,挨家挨户搜救伤员,他们搜寻到一处倒塌农房时,发现有位老人被压在废墟中,众人合力用手将老人刨了出来。

  30多名村民还自发组建起了“伙食团”,村里的养猪大户送来了两头猪,12口大锅和土灶一字排开,准备生火做饭。

  9月7日,四川石棉县王岗坪乡挖角村党总支书记王德清与水利局抢险人员沟通抢修水管方案。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5日晚上,第一批消防救援人员乘坐橡皮艇,沿大渡河逆流而上,摸黑挺进了王岗坪乡。他们带来了救灾物资、设备,又将受伤人员转运出去。太阳落山前,国家电网的抢修人员在安置点“点亮”了第一盏电灯。

  在挖角村村委会临时安置点,仅用几个小时,民兵组织、志愿者、警察、村民合力将政府运来的100多顶救灾帐篷支了起来,让受灾群众有了临时的家。安置点的另一边,村里青壮年和志愿者排成一列,传递着货车上卸下来的救灾物资。

  深夜12点,当安置点逐渐归于平静,人们都睡去时,王德清召集相关人员继续研究第二天的救灾方案和善后事宜。未抢通的道路、仍然失联的村民、被巨石砸断的自来水管……还有很多要紧事要做。

  6日上午,随着越来越多救援人员进入王岗坪乡,救灾帐篷、棉被、折叠床、大米、蔬菜等更多的物资,也运进了挖角村临时安置点,救援车辆、工程机械的引擎声此起彼伏。6日下午,随着“生命通道”抢通,伤病员陆续被转运出去,得到了及时救治。

  9月7日,四川石棉县王岗坪乡挖角村党总支书记王德清在统计挖角村房屋受损情况。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临时安置点入住的群众越来越多,安置点的青青乐园里,心理医生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为孩子们提供震后心理辅导。“伙食团”的大米、蔬菜、肉类供应充足。

  但王德清悬着的心,依然没有放下来。村里供水管道在地震中被砸断,全村处于断水状态。王德清带领村民和石棉县水利局抢修人员一起,奋战七八个小时,7日凌晨3点安置点终于用上了清亮的自来水。

  挖角村安置点逐渐进入正轨,受灾群众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神情也放松下来。村干部开始着手统计15个村民小组的房屋受损情况,为灾后恢复重建做准备。

  缓过来的挖角村村民开始力所能及地为救援出力,他们为救援人员送去食物,还有村民开起私家车帮忙运送救灾物资。在挖角村临时码头,消防救援的冲锋艇不断运送救援人员,有的村民主动提供自家的船,担负运送任务。

  遭遇了天灾的人们,正在迅速重建信心。

【责任编辑:蒋燕】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13071128994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