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下简称“五老”)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耕耘在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一线的“五老”,在助力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方面有怎样的主动作为?新华网和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赓续传承心向党 老少携手新征程》系列人物访谈,讲述新时代“五老”故事,立体呈现“五老”主动找定位、明责任、做贡献,锚定使命、同心奋进的坚定信念和生动实践。
本期邀请的嘉宾是来自成都高新区的成都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员张竣山。
新华网:您认为“五老”应该如何发挥在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的独特优势?
张竣山:我最初开始关心下一代工作,源于我了解到一些青少年对国外的动漫人物、故事耳熟能详,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却知之不多,有的小朋友七夕佳节看到居民穿的汉服却说是韩服。由此我感觉外来文化对下一代影响巨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迫在眉睫。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从事传统文化传承相关工作40余年,深感应当从我做起,关心下一代工作刻不容缓,要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新华网:在您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工作经历或故事?
张竣山:2019年至今,我坚持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国学公益讲座,为孩子们现场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长期参与社区组织的国学传播等相关志愿服务活动,为青少年开展线上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
在一次文房四宝讲座的交流时间,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小心翼翼地触摸着一个民国时期的袖珍砚盒,像捧着珍宝一样抬头问我:“张老师,这是个砚台小宝宝吗?”我说:“对!它从小就跟着大人外出游玩、历练,见识、记录祖国大好河山、人间风俗,风吹日晒、长途跋涉都不畏惧,一直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你喜欢它吗?”小男孩若有所思,点了点头,像摸小宝宝的头一样摸了摸砚台盒,说了句:“砚台宝宝,你真棒!”
我觉得这就是我参加关工委志愿服务的意义之一:让青少年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对其产生浓烈的兴趣。让文物作为文化的载体在青少年的脑海里活起来、生动起来,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去探寻文物背后的文化,最终深深地爱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新华网:成都正在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您觉得“五老”应该如何更好地融入其中?
张竣山: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成都人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成都正在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五老”会和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