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2 11/05 20:55:46来源: 新华网

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卷 看四川凉山如何落笔

2022-11-05 20:55:46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新华网黄晓芸

  安宁河谷,风电机的叶片随风徐徐旋转;金沙江上,昼夜不息奔腾的江水化为绿色电能;邛海湿地,成群的鸟儿嬉戏、捕食、翩翩起舞;湖光山色间,人们散步、露营、欣赏美景……这幅绿色发展画卷,处处生机勃勃。

  四川凉山州,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川省三大重点林区之一,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2022年是凉山州成立70周年。70年间,凉山州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巨变。其中,立足优厚的生态资源,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速产业、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是凉山州绘就绿色发展画卷的落笔之处。

  生态保护“画”共生

  邛海湿地景色。新华网发(杨黎明 摄)

  每年的秋冬时节是候鸟迁徙的时候,也到了西昌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杨黎明与鸟儿们“约会”的时候。赤麻鸭、紫水鸡、钳嘴鹳、彩鹮、红嘴鸥……这些年,他的镜头记录着这些出现在邛海湿地的美丽生灵,也定格着邛海湿地保护的足迹。

  在邛海湿地拍摄到的紫水鸡。新华网发(杨黎明 摄)

  邛海位于西昌市东南部,水域及湿地面积34平方千米,是西昌城区的饮用水源地,被誉为西昌的“母亲湖”。

  “邛海湿地的保护是中国西南山地半封闭类型高原湖泊型湿地保护的典型。”据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主任杨军介绍,邛海三面环山,一度因20世纪60年代起围海造田、填海造塘、无序开发等,水土流失、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湖底淤积,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下降。

  邛海湿地景色。新华网发(杨黎明 摄)

  1997年9月,《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正式颁布。2009年,邛海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启动。2012年以来,通过“三退三还”(退塘还湿、退田还湿、退房还湿)、生物多样性恢复等方式,邛海湿地生态系统逐步得到修复。

  “鸟类是地方生态系统的‘晴雨表’。”杨军说,水质、气候、食物等,都是影响鸟儿们驻留的重要因素,驻足邛海的鸟类越来越多,反映出邛海湿地生态环境的好转。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邛海流域内监测到的鸟类共计210种,其中,国家Ι、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达15种。

  在邛海湿地栖息的鸟儿。新华网发(杨黎明 摄)

  2022年10月1日,提升改造后的西昌邛海西岸湿地公园开放。杨军提到,在这次提升改造中,人行道的路基抬高了几厘米,是为了给爬行动物留出通道。

  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化为百姓的福祉。如今,邛海湿地成为拥有旅游、研学、科普、体育、休闲等多重价值的“宝库”。“观鸟的人都是幸福的。”杨黎明说,有时为了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摄影师们身着迷彩服,带上面包、馒头和水,就能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等待一天。“看着它们起飞、觅食、戏水,什么烦恼都没了。”

  产业调整“画”幸福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将良好的生态转化为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凉山州在探索将绿色发展推向纵深的路径。

  海花沟大地公园景色。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顺着海花沟的溪谷而上,蜿蜒的石板路将脚步引向山野之间,脚边是绿草鲜花,耳边是流水潺潺,远处还有巍巍青山、古木参天。2021年年底,德昌县的海花沟大地公园初具雏形,成为当地人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据德昌凤栖和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综合行政部部长刘成介绍,海花沟大地公园由姑姑山森林公园、长梁子文化遗址公园、螺髻山溪谷公园、海花沟度假公园共同构成,项目定位全龄段养生,为人们提供度假旅居、疗愈养生、户外运动、生态农牧、文化艺术、科普研学等多种服务。

  海花沟大地公园景色。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自然、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刘成表示,海花沟气候宜人,拥有100余处古树群落、万亩杜鹃花海,樱桃、桑葚、枇杷等水果物产丰富。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接待游客45万人次,新增农旅、文旅、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岗位4000个以上。

  以高品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从而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邛海边的大石板村也迎来了蝶变。

  大石板古村景色。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大石板村曾经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曾是西昌去往普格、宁南的必经之地。以往,大石板村的村民们过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渔村生活,一边在邛海打渔,一边在湖岸边耕种。2013年起,为了更好地保护邛海生态环境,大石板村沿湖的农舍搬迁到了新的安置区,为邛海东南岸保护腾出空间。

  大石板古村景色。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结合邛海边独特的山、水、城相依相连景观及茶马古道的文化底蕴,大石板社区打造了大石板古村景区,发展民宿产业,走上了向文旅、康养产业转型的道路,越来越多的农民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据大石板社区党委副书记尹俊介绍,目前全村有232家民宿、80多家餐饮,吸纳近千人就业,户均年增收2万元。

  能源互补“画”转型

  凉山州的高山、大川、河谷间,蕴藏着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水能、风能与光能,这些清洁能源推动着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据统计,凉山州的水电技术可开发量7004万千瓦,约占全国的15%、全省的57%;风电规划开发量约1229.3万千瓦;光电规划开发量约1664万千瓦。

  白鹤滩水电站。新华网发(李加亮摄)

  流经凉山的金沙江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着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3座巨型水电站,为“西电东送”提供有力支撑。

  乌东德水电站。图片由凉山州委宣传部提供

  进入11月,在四川首个风力发电场——德昌安宁河谷风电场,百米高的塔筒上叶轮随风徐徐转动。这里的87台风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3.91亿kWh,点亮着大江南北千家万户的夜晚。2011年至今,从河谷到山脊,大大小小的风电场已经布满了凉山州会东、盐源、普格等15个县(市)。

  安宁河谷中的风力发电机。图片由德昌县委宣传部提供

  截至2021年底,凉山州已建成水电站装机5325.8万千瓦,在建水电站装机1415.5万千瓦;已建成风电场装机456.7万千瓦,在建风电场装机255.6万千瓦;已建成光伏电站装机94万千瓦,在建光伏电站装机12.5万千瓦;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的风光新能源项目784.4万千瓦。

  矗立在山脊上的风力发电机。图片由德昌县委宣传部提供

  让“水风光”这一黄金组合有效互补,提升资源利用效能是凉山州清洁能源开发的下一步方向。“我们正在建设德昌县腊巴山风电项目,计划于2023年9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德昌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雄介绍说。德昌县腊巴山风电项目是我国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的标志性项目。目前,凉山正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流域“水风光”多能互补开发示范,探索新能源开发与水电开发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努力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输出地。

【责任编辑:徐梦帆】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0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