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2 12/06 20:15:18来源: 半月谈

新华社《半月谈》:四川以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总抓手

2022-12-06 20:15:18    来源: 半月谈
字体:
分享到:

  ◆四川省情是我国国情的缩影,四川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生动缩影。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以“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为工作总思路,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重在解决四川发展路径和内需动力问题。

  ◆城乡融合重在重构四川城乡关系破解二元结构问题。

  ◆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五区共兴,重在区域协同联动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

  ·半月谈记者 惠小勇

  近日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以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分析省情,谋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明确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以“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为工作总思路,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省情与地理风土、经济社会多样性的特征,是我国国情的缩影。从三线建设时期初步奠定发展家底,到改革开放实现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到借力西部大开发,大踏步追赶全国发展脚步,再到新时代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川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生动缩影。

  此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报告和决定,浓缩了新一届四川省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及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调研成果。

  调研表明,四川工业化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工业化率比全国低近4个百分点,而且近10年来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比较快,是前十经济大省中工业排名落后于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的三个省份之一。去年河南、湖北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四川高4009亿元、1638亿元。四川在经济大省中排第六,但工业总量居第八位,产业层次总体偏低,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5.6%。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和标志,四川拥有庞大人口产生的海量数据,企业活动带来的丰富场景,超大市场激发的应用需求,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具有强劲动能。去年四川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9万亿元,居全国第九位,但规模不到广东的1/3,江苏的1/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约4个百分点。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复合化率分别为48.2%,51.8%,低于全国2.6个、2.4个百分点。

  四川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最高的成都市居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第19位。全省除成都一个超大城市外,尚无特大城市和I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仅有4个,存在城镇体系不完善、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的问题。

  四川素有“粮猪安天下”的美誉,历史上曾用不到1/16的耕地面积提供了全国1/10人口的粮食。但全省耕地面积在国土三调时比二调时有较多减少,近10年新增非农建设用地826.3万亩,目前粮食播种面积居全国第七位,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九位,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农产品初加工率分别为65%、63%,分别比全国低6.25个、7个百分点,农业大而不强,产品特而不优,品牌多而不强。

  目前四川户籍人口中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比例是1:1.6,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全国8个、6.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57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例虽在缩小,但绝对值仍在扩大。农村在资源要素配置、公共服务供给、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预计“十四五”时期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近一个百分点,每年有80余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按此测算总共可释放约7900亿元投资和2700亿元消费需求,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将持续增强。

  四川地域广,但地理差异明显,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偏远山区涉及19个市州125个县市区,大部分属于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和发展基础的差异,高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上述问题说明四川现代化建设既有不少短板弱小,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当前阶段四川现代化建设主要呈现六期叠加的特征,一是工业化处于由中期向中后期加速转型期,二是城镇化处于加快推进期,三是农业现代化处于提质增效期,四是信息化处于动能释放期,五是城乡发展处于深度融合期,六是区域发展处于协同优化期。这些特征决定了四川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多重任务叠加、多重目标协同、多重路径并行的共进过程。

  紧扣四川省情实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会议提出要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

  四化同步重在解决发展路径和内需动力问题。这就要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工业兴省,大力实施制造业强省战略,在优势产业高端化上做文章,在传统产业新型化上下苦功,在新兴产业规模化上求突破。同步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更好发挥信息化牵引带动作用,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格执行“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聚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城乡融合重在重构城乡关系破解二元结构问题。这就要求顺应人口转移规律,加快推动城乡机制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设施融合、治理融合,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乡村振兴,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解决户籍、资金、公共服务的瓶颈问题。

  五区共兴重在区域协同联动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这就要求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共兴,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做强支撑更有力的区域增长极,形成先发带后发、先富带后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牵引全局的战略性工程。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三者相互促进,相互依托,同时以系统观念统筹强化这个“总抓手”的支撑保障。包括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战略先导,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重要保障,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把文化自信自强作为持久精神力量,推动巴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取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鲜明导向,加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防风险保安全作为底线任务,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责任编辑:徐梦帆】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13121129187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