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2 12/22 16:25:18来源: 经济参考报

国社@四川|防病于未然 四川创“全周期”中医治未病体系

2022-12-22 16:25:1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字体:
分享到:

  ·《经济参考报》记者 董小红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老师正在教学生进行中医针灸。记者 董小红 摄中医讲究“治未病”,《黄帝内经》中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治未病是中医特色理念,也是中医优势所在。治未病如何落到实处?记者近期在“中医之乡”四川采访了解到,为了让“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生根落地,四川创新机制关口前移,搭建起“全周期”的中医治未病体系。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老师正在教学生进行中医针灸。记者 董小红 摄

  健全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

  基层中医馆实现全覆盖

  “现在整个人精神多了,带孙子也更有精力了!”李德玉高兴地说。60多岁的李德玉是成都青白江区清泉镇太平村村民,从前,他长期受眩晕症的折磨,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

  他家对面就是清泉镇公立中心卫生院,但以前卫生院中医科医生缺乏,老李只能坐大巴去成都市区大医院看病,一来一回大半天就过去了,非常折腾。自从清泉镇公立中心卫生院改革发展后,不仅有了专门的中医馆,还引进了专业的中医医生,这让李德玉等附近的村民非常开心。

  给李德玉看病的是近年来医院引进的中医专业人才江小强,他不仅用中医疗法治好了老李的眩晕症,还教给老李一些常见的中医防病知识。现在,老李身体越来越好,健康理念也提升了。“以前,我身边几个老朋友生病了都不愿意去医院,在我的带动下,他们现在一有啥问题都及时来这儿看中医。”李德玉说。

  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不断普及给村民,江小强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以前,村民们是有病都要拖着,不想来医院,如今,大家经常来进行针灸、推拿、理疗等,提前预防一些疾病。”江小强说,在跟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作为河北人的他还学会了不少四川话。“巴适得板、要得……这些都是村民教我的。”他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四川专门在“健康四川行动”中增加了“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加强治未病的服务实践和推广。目前,四川全省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了中医馆,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持续加强。

  中医特色医养结合

  守护“最美夕阳红”

  四川作为人口大省,近年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创建了一批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多位一体”的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打造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中医治未病医养结合样本。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是其中之一。以养生照护为主的颐养中心,是该院打造的医养结合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创建了集健康教育、养生照护、康复医疗、急诊急救、临终关怀“五位一体”的治未病医养结合示范区。

  89岁的肖庆蓉婆婆,此前生活不规律,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体重偏胖,小腿肿胀,行动不便,为让老人得到更好照料,家人将其安排到了颐养中心养老。入住颐养中心后,医院结合治未病的理念,针对肖婆婆的肢体功能障碍,制定了中西医相结合的康复理疗计划,从肌力训练到神经训练,从中药内调到中医外治,全面兼顾。“住进这儿后,很放心,身体都好了很多。”肖婆婆说。

  “到这里来,不仅有中医的各种疗法,来帮助缓解身上的各种老毛病,还可以跟着医护人员练太极拳、五禽戏,预防一些疾病,身体好得多了。”白奶奶说。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王超告诉记者,该院通过5年对医养结合的探索,形成了“以医助养”的新型养老模式,将中医药特色融入医养结合中,全面提升了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解决了“养老院看不好病,医院养不了老”的难题。

  厚植发展土壤

  创新机制培养中医治未病人才

  把脉开方、针灸治疗……走进成都邛崃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中医师缪奇祥正在认真接待病人,并指导病人如何预防疾病。从医20多年了,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治未病老中医,也培养了不少新兴中医治未病人才。“通过制定工作室制度,老师带徒弟,半年轮换培育年轻的中医医生,帮助他们打牢基础,提升水平。”缪奇祥说。

  中医传承离不开年轻人,这是四川不断加强培养中医治未病人才的一个缩影。

  当前,四川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更为中医治未病人才培养厚植了发展土壤: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量、中医馆建设指标纳入了市州政府绩效目标考核,主要指标纳入对各市(州)中医药管理部门绩效考核;出台支持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十五条措施,首批198种院内制剂在全省范围内调剂使用;出台《四川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实施方案》,对8大类45项中医诊疗项目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20%……

  记者从成都新都区了解到,为了培养中医治未病人才,该区还创新中医药人才管理,推进中医药人员“区管镇用”“镇聘村用”,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改革,吸纳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其他专业人才参与治未病工作。

  为了适应中医药蓬勃发展新形势,四川还新增了中医药管理、中医治未病、中医药健康管理3个专业,推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单独设置基层中医药高级职称类别,对基层中医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进一步稳定和壮大了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截至2021年年底,四川拥有中医药高级职称资格,并坚持在中医药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1万余名,成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蒋燕】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13071129226045